《舞蹈的建筑》阅读附答案

转载 网络  2020-07-04 14:53:33  阅读 851 次 评论 0 条

舞蹈的建筑 刘心武

(1)“建筑是凝固的音乐”已成为人们的共识,其实在建筑与舞蹈之间嵌入一个“凝固”的限制词,把某些建筑比喻为“凝固的舞蹈”,也是可以的。

(2)在中外古典建筑里,要找出“凝固的舞蹈”的例子来,似乎比较困难。这是因为古典时代人们的思路不像如今这么多元狂放,更因为建筑设计手段与施工技术远没有如今这么先进,所以难以“舞动”。如今各种新型建筑材料接踵出现,建筑设计师们好比巧妇拥有了庞大的米粮库,可以随心所欲地在炊事中大显身手。因此,舞蹈性思维进入建筑设计师大脑后,舞蹈元素运用在建筑中成为可能,一些“舞蹈的建筑”应运而生。

(3)最先把舞蹈元素糅进设计中的,可能是某些大型运动场馆的天棚。德国慕尼黑奥运会运动场开风气之先,把天棚设计成仿佛往巨人肩膀后甩去的风衣,生动活泼,诡奇醒目。此种设计后来渐成范式,只是在新的设计中不断花样翻新。韩国世界杯比赛场地,就是最新的一个变体。这种糅进舞蹈元素的设计方式也在世界各地的机场设计中流行开来。美国丹佛空港的天棚就恍如一大匹在风中呈曲波状舞蹈的银缎。

(4)人们不禁会问,如果不仅仅是糅进舞蹈元素,而是完全地“舞蹈化”,这样的建筑有可能吗?回答是肯定的。美国建筑设计师欧·盖里为西班牙毕尔巴鄂市设计的古根海姆博物馆就几乎完全由“扭动的肢体”构成,没有一个立面是规整的。不仅天棚,所有的使用空间,包括走廊,充满了舞蹈的曲面和曲线。建成后的博物馆,通体仿佛是几个穿着紧身衣的舞蹈家在忘情的舞动中绞缠在一起。

(5)古根海姆博物馆在地球上的出现,是建筑艺术的新胜利,但这种完全“舞蹈化”的建筑恐怕只能作为一种流派,而且是小流派而存在。这一流派的设计,要化为大地上的实际存在,需要天时、地利、人和等各方面因素的机缘凑集。

(6)特别看重建筑设计艺术创造内涵的中国建筑设计师,尤其是年轻一代,据我所知,有的事在寻找机会施展自己的“舞蹈性思维”。中国传统艺术里,跟舞蹈最相通的领域是书法里的狂草,舞剑器与挥毫墨绝对是异曲同工。他们在借鉴舞蹈时也借鉴书法,这构成一种创新优势,是特别可贵的。但由于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他们的相关探索目前只是停留在设计图纸阶段。中国什么时候能出现“舞蹈的建筑”?不着急,早晚会出现的吧。

(选自《百年美文》,有改动)

25、阅读文章,概括“舞蹈的建筑”应运而生的主要原因。(4分)

26、文章第(3)段画线句有什么表达作用?(4分)

27、文章第(4)、第(5)两段顺序能否对调,为什么?(4分)

28、文章第(6)段加点词“一直”能否去掉,为什么?(4分)

答案:

25、①新材料的出现;②先进的建筑设计手段;③先进的施工技术;④建筑设计师的追求创新和思想多元(舞蹈性思维进入设计师大脑)。

(评分说明:答出一点得1分。)

26、运用了举例子、打比方的说明方法(1分)具体而形象地(1分)写出了丹佛空港天棚的舞蹈元素(创意形态)和给人带来的美感(1分),说明了“舞蹈的建筑”流行的领域(范围)更广(也可答说明了“舞蹈的建筑”应运而生并流行开来的深层次原因)(1分)。

27、不能调换(1分)。第(4)段作者先肯定这种完全舞蹈化的建筑是可能的,再举例说明这样的建筑设计已经成为现实(1分),第(5)段则补充说明这种设计要变成实际存在需要天时、地利、人和等各方面因素的机缘凑集(这种完全舞蹈化不可能迅速普及推广开来)(1分)。这样写更符合人们的认识(认知)规律(1分)。

(评分说明:主要从(4)(5)两段在内容方面的关系与上下文在行文结构方面的联系两个方面回答。第4得分点如答“这样写使上下文联系更紧密(或答第(4)段与第(5)段联系更紧密);或答”这样写更加符合文章中作者对主要说明对象的认识”或“这样写逻辑性更强”也可给1分。)

28、不能去掉(1分),“一直”说明这种探索“持续了好长一段时间”(1分),如果去掉则不能强调中国建筑师们(对建筑舞蹈性思维)自始至终(执著)的艺术追求和探索(1分),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1分)

无忧岛网旗下自媒体平台有 (原无忧岛资讯)无忧岛数码家电 欢迎您的关注。

本文地址:http://wydclub.com/post/50003.html
温馨提示:文章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无忧岛网对观点赞同或支持。
版权声明:本文为转载文章,来源于 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发表评论


表情

还没有留言,还不快点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