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忍的句号 迟子建阅读附答案

转载 网络  2021-01-16 14:33:01  阅读 890 次 评论 0 条


 
不忍的句号

迟子建

一个幅员辽阔的国家,春光注定是参差不齐的。三月,我离开故乡时,它还是一世界的白雪,可是到了广东,花间已是落英缤纷了。一个似晴非晴的日子,我来到了南海丹灶镇的苏村,拜谒康有为故居。

一入苏村,看到的是一幅安恬的乡村生活图景:青砖的民居旁蜷着打盹的狗,荷花在水塘里静悄悄地开。挎着菜篮的妇女缓缓地通过石桥,耕牛在树下休憩,这一切,似乎都与我心目中康有为出生地的情景大相径庭,它是那么的和风细雨、欣欣向荣,没有丝毫的荒凉之气、沧桑之气。青少年时代生活在这里的康有为,其心中日益积聚的政治“风暴”,缘何而来?

我对康有为的了解,基本上限于历史教科书上的“定义”,至于他个人的内心经历,不甚了了。看过康有为故居,我很想走近他,了解他。

康有为发蒙读书时,萦绕耳际的除了诵读“四书五经”的声音,还有异乡战事中兵戈相击的声音。这一“士”风与另一“仕”风的交汇,影响了康有为的人生,他日后心中积累的政治风暴,与这两股风的吹拂有关。

当时的中国,内忧外困,他痛恨朝野的“不作为”和软弱,痛恨洋人蚕食祖国的疆土。这不安和愤懑压迫着他,难以解脱。康有为似乎迷途了,他一度遁入风景秀丽的西樵山。康有为的西樵山静坐,其实是想把自己幻化为一支可以烛照人生的蜡烛,这样他面对沉重的黑暗时,内心会有勇气。康有为走出西樵山时,开始了更广博的读书,他的阅读不仅仅局限于历史、文学方面,而是扩展到自然科学上。同时,他还对西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西学的科学民主与人道精神的渗透,与中国传统的儒学思想的滋养,使康有为视野开阔起来,他恍然觉得“道”已在心中。

一八八八年,康有为离开故乡,向着京师北行,开始了他维新变法的旅程。然而,康有为是乘兴而来,败兴而归。

康有为活了七十岁,但他的生命,在戊戌年他四十一岁时,已然终结。尽管其后他在印度撰写了《大同书》,但他身上的勇气和锐气,在戊戌年后,已不复存在。康有为曾请人在一枚印章上刻下了这样的文字:“维新百日,出亡十六年,三周大地,游遍四洲,经三十一国,行六十万里。”可惜这些“眼界”并没有让他变得开阔和深刻,他在归来后反对的是孙中山领导的国民革命,支持和参与的是张勋复辟。直到他去世的那一年,他还赴天津,为溥仪祝寿。但康有为还是了不起的,“公车上书”和“百日维新”,使他成为中国近代思想启蒙运动的鼻祖,成为个性解放的先驱。

读过关于他的一些文字,我在四月份来到青岛。广东的春天过去了,但青岛的春天正在高潮,桃花点点红,樱花簇簇白。我去了康有为在福山路最后的寓所,门厅里摆放着一幅徐悲鸿先生画的康有为的肖像,他白发苍苍,目光温和,但这温和中却掩饰不住茫然。他嘴角微蹙,似在咀嚼着荣辱和苍凉。他坐在那里,坐在四月的微风中,看着来来往往的人。我想,以他不羁的性情,他并不喜欢坐在画框中。在他心中,那也是一种“牢”吧。

康有为的墓地,在浮山脚下,朝向大海。拜谒他墓地的那天,是个晴好的日子。本该是万木葱茏的时节,可墓地却衰草凄凄。他的墓是圆形的,青白色。远远看去,像是一个句号。康有为就躺在这个句号中。康有为五十六岁时,曾创办了《不忍》杂志。我想他一生最不忍的,大概就是这个句号。在广东南海的苏村,我看到的是康有为的起点,而在青岛,我看到的却是他的终点。他的起点到终点,曲曲折折,波澜壮阔。

康有为离开这个世界,整整八十年了。他墓地面前的大海,已不是一览无余的海了。近年来迅速兴起的海景高层住宅,正逐渐地分割着他视野中的海。大海破碎了。不过康有为见过的海多了,见过的破碎的山河也多了,他不会介意的。更何况,不管大海怎样被遮挡住,那海水在风暴来临时的惊涛拍岸之声,他仍能深切地感受到。康有为最爱的,不正是这样的声音吗?

(摘编自迟子建《云烟过客》)

4.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多次运用环境描写,但作用各不相同。开头描写苏村乡村生活图景的安恬,是为了表现作者心中的疑惑,激发读者的阅读欲望。

B.作者善用肖像描写凸显人物形象,文章第八自然段对康有为的画像的描写,折射出他一生曲折的经历以及晚年回味人生时的复杂心境。

C.文章行文自由,不受时空限制,但情感集中,从广东南海苏村到青岛墓地,从近代到当下,笔触所及,无不表达了对康有为的崇敬之情。

D.文章结尾处,衰败的墓地与附近兴建的海景高层住宅形成强烈对比,表现康有为正逐渐淡出人视野的现实,表达了作者的遗憾之情。

5.结合上下文,分析文中画线的句子的含意。(5分)

6.康有为活到了七十岁,文化为什么认为他在四十一岁时,生命已经终结?结合文章简要分析。(6分)

答案:

4 . C ( 3 分)【 解析】 “笔触所及,无不表达了对康有为的崇敬之情”错,从全文看,作者的情感除了有对康有为的祟敬之外,也含有对其保守思想的惋叹,以及对经济浪潮冲击下人们淡忘历史的遗憾。

5 . “不忍”本指康有为创办的杂志《 不忍》 以及他悲天悯人的情怀,此处是“不甘心”之意。(l 分)“句号”比喻康有为坟墓的形状,代表他生命的终结。(l 分)整句话现了康有为对自己至死也未能实现其政治理想的不甘,( 2 分)也表达了作者对康有为的理解和祟敬(l 分)。

6 . “活到七十岁”是指他的自然生命终结,( l 分)而四十一岁终结的是他的进步思想( 1 分)。康有为在四十一岁以前,以天下为己任,励精图治,促成了“百日维新”,成为中国近代思想启蒙运动的鼻祖,个性解放的先驱,实现了人生的价值:( 2 分)四十一岁后,康有为身上的勇气和锐气不复存在,眼界不再开阔和深刻。他反对孙中山革命,支持张勋复辟,站在了历史倒退的洪流中。从这个角度看,可以说“在四十一岁时,他的生命己经终结”( 2 分)。

关注并使用“百度APP”访问无忧岛数码家电,各种价格便宜大牌精品数码产品等你发现~

本文地址:http://wydclub.com/post/53517.html
温馨提示:文章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无忧岛网对观点赞同或支持。
版权声明:本文为转载文章,来源于 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发表评论


表情

还没有留言,还不快点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