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失良机

转载 网络  2022-04-23 13:17:04  阅读 604 次 评论 0 条
〔英〕马库斯·乔恩 孔令稚 译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估算了一下,为了将人类送上月球,整个阿波罗计划耗费了大概250亿美元。这相当于现在的1000亿美元。但是,令人难以置信的是,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竟然没能把握住这堪称史上最为珍贵的拍照机会。他们居然没有给登月第一人尼尔·阿姆斯特朗拍照留念。巴兹·奥尔德林是阿姆斯特朗的副驾驶,他没在第一时间给他的同事拍一张照片。

事实也不是全然如此,是有一张阿姆斯特朗站在月球上的照片,但只有他的一个背影!另外还有一张照片里也有他,就是那张著名的奥尔德林登月照。那是阿姆斯特朗给照的,在奥尔德林的头盔观察窗上映着他那小小的白色身影。当时也有模糊的黑白影像从月球发送回地球,记录了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的月球之旅。但也就这些了。人类第一次登月,这个几乎和第一条鱼从海里爬上陆地一样重要的时刻,竟然没有一张好一点的照片记录。

不过这也不能完全怪奥尔德林。根据原定计划,在两个人长达2小时31分的月球探险中,阿姆斯特朗才是负责照相的那个人。他们使用的相机是特别定制的哈苏电子数据相机,是由哈苏500EL款机械相机演变而来,采用70毫米胶片和偏振镜。宇航员们将它放置在胸前,靠想象感知镜头可能捕捉到的画面,因为相机并没有配置取景器。

在“阿波罗11号”探月之旅前,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各自领了一部相机回家用于练习拍摄技巧。然而,月球表面的特殊环境仍给拍摄工作带来了诸多困难。地球上的大气分子可以散射阳光,使光线不至于过于炫目,同时也将光线均匀分散到阴影处,使暗处不至于完全漆黑。然而,月球上几乎没有大气,相机就得同时应对刺目的光和伸手不见五指的漆黑。明暗界限十分明显,犹如被利刃切断一般。这对相机的曝光表来说可是一个大难题。

明与暗的急剧变化不是导致月球表面画面怪异的唯一原因。地球上,空气中悬浮的尘埃使光发生散射,因此我们看远方的事物就会觉得缥缈模糊,我们也会下意识地借此判断事物的远近。而月球上没有空气,便无从判定事物远近了。换言之,你无法判定眼前的山,究竟是20米外20米高的山,还是2000米外2000米高的山。因为这两种情况,凭肉眼看上去都毫无区别。但是,仅凭照片人们很难领略到这种奇特的异域感。

我们也不能从照片上感受到月球表面的各种颜色。月球地表可不是灰蒙蒙的一片,而是笼罩在淡淡的银色、古铜色和金色的光芒之下。更为奇特的是,随着相机取景角度的变化,呈现的色彩也会随之变幻。这都是因为月球尘埃的奇特性。地球上的沙粒长年累月地经受海浪、江河湖水的冲刷,在漫长的岁月里,石砾相互摩擦、打磨抛光,最终成为无数个光滑的微型鹅卵石。但在月球上可没有这些操作。月球表面总是不断遭受小型流星体的侵袭,这些星体虽然微小但速度极快。它们撞击在月球岩石上,粉碎岩石的同时也使其温度急剧上升。这样一来,月球表面的沙粒更像融化的雪花,而不是光滑的鹅卵石。当光照在月球尘埃那尖锐锯齿状的表面时,不同方向的反射光差异巨大。因此,从不同角度看到的是不同的色彩变幻。

人们曾非常担忧月球的一些区域会被厚厚的尘埃覆盖,飞行器一旦着陆就会没入其中,万劫不复。举个例子,在阿瑟·克拉克1961年出版的小說《月海沉船》中就有这样的描述:“塞勒涅号”月球巡航器搭载着满舱的乘客,绝望地沉没于月球死寂的尘埃当中。然而幸运的是,这种担忧从来没有真正出现过。

据阿波罗项目的工作人员说,月球尘埃闻上去有一股火药的气味。它们附着在宇航服上,让宇航员们看上去像矿工一样。哈里森·施密特是唯一一个登上月球的地质学家,他曾搭乘“阿波罗17号”登月,执行阿波罗计划的最后一次任务。但悲哀的是,他竟对月球灰尘过敏。他怕是一路打着喷嚏回来的吧!

微流星体不断地袭击月球,将在约1000万年内完全改变月球表层“土地”的面貌。也就是说,人类遗留在月球表面的足迹并不能被永久保存。

1969年7月20日,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在月球静海(月球上众多的月海之一)的尘埃上留下足迹。而在大约360万年前,一小群人类部落在坦桑尼亚拉多里的火山尘埃中也踩下一串脚印。这两组脚印的对比便是体现人类文明进步的最佳图示,同时让我们警醒,如果不能找到应对方法,解决威胁人类生存的全球危机,这来之不易的文明又经得起多少磨难呢?

(枫林晚摘自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奇怪的知识增加了》一书,Nicebleed图)

关注并使用“百度APP”访问无忧岛数码家电,各种价格便宜大牌精品数码产品等你发现~

本文地址:http://wydclub.com/post/58858.html
温馨提示:文章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无忧岛网对观点赞同或支持。
版权声明:本文为转载文章,来源于 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发表评论


表情

还没有留言,还不快点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