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雨

转载 网络  2023-04-02 14:05:44  阅读 381 次 评论 0 条

 

 

静坐在书桌前,窗外正下着雨。听着雨打篷的声音,听着这温馨而又富有诗意的雨声,我的思绪又回到了久别的故乡,耳畔响起了儿时大山里的雨声,想起了一个个关于听雨的故事。记忆中,大山里的老家是经常下雨的。雨后的山村也是非常美丽的,像一幅水墨画。微风细雨中,我常赤着脚,漫步在田野,任凭雨淋着,享受着雨中的这份惬意。母亲发现后,必教育我一番,但再遇微风细雨,我会依然如故。

记忆中,我最喜欢的还是下雨天坐在屋檐下,看着如诗如画的山村雨景,静静地听着大山里别具风情的雨声。老屋顶上的黛色瓦片,长满青苔的橡子,群山环抱的小山村,都被山间云雾缭绕着。闭上眼睛,静静地听着雨打芭蕉,雨敲房顶,雨击田野……时大时小,时缓时急,时断时续,时高时低。听其声,听其调,听其韵,让心灵随着雨声的节奏一起飞舞。我就这么静静地赤着脚坐在屋檐下,感受着大山里雨的气息。

自古以来,文人墨客留下了很多关于听雨的名篇佳句。宋代大诗人陆游独自一人,在夜深人静时,伴着一盏昏灯,听着雨声写下了“晚窗又听萧萧雨,一点昏灯相对愁”的诗句;南宋词人竹山先生用听雨概括自己的一生,从少年、壮年一直写到老年听雨,《虞美人·听雨》中,“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写尽了他难以化解的愁思。

关于听雨,我又想起那年在西班牙马德里与一位华侨交谈的故事。这位华侨是我的同乡,他得知我来到西班牙,特意到宾馆来找我,与我聊了很久。他说他到马德里20多年了,已经习惯了此地的气候水土、生活习俗,熟悉了当地的风土人情,也已把马德里当成了自己的第二故乡。但随着年龄的增长,思乡之情愈来愈浓,只要有家乡人来马德里,他知道了都会来见一见,聊一聊。这位华侨说,他小时候在老家就特别喜欢听雨,有一年回老家正好碰上下雨,他就掏出手机录了一段雨声。回到马德里后,他常把这段在家乡录的雨声放给自己听,每次听着这富有节奏和韵律的雨声,他仿佛回到了童年在老家听雨的那段难忘的时光,回到了万里之遥的故乡。

在繁华的都市,在这夜深人静的时候,推开窗,听着雨声,那一个个关于听雨的故事又浮现在我的脑海。今夜,我听的是雨声,更是听来自家乡的浓浓乡愁。

(本文入选2021年天津市中考语文试题,文章有删减)

王繼怀: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100多家报刊发表稿件200余万字,多次获奖,20余篇文章被选为中考等语文阅读试题,著有《收集幸福》《岁月未曾抵达》《烛光璀璨》《跋涉放歌》等书。

《意林》:许多中学生虽然阅读了很多书籍,但是依然写不好作文,您有什么好的方法可以解决阅读与写作脱节这一现状?

王继怀:曾有朋友问过我这个话题,问我写作有什么技巧,我说真没什么技巧,但我懂得收集。我有一本散文集《收集幸福》,里面讲了一个朋友把每天遇到的幸福,看到的幸福,听到的幸福,都记在心里,有时也用写日记的形式记在本子里,当自己不开心、不高兴时,就把收集的幸福放出来。我想生活是这样,写作何尝不是这样?我喜欢在平时收集故事,喜欢用心倾听、用心观察、用心思考,遇到、听到、看到好故事,喜欢记在心里,装进脑海里,写作时就把它们放出来。

《意林》:您认为文章能引起读者共鸣的原因是什么?

王继怀:我想要让读者感动,首先要让自己感动,如果自己都不能感动,自然也就很难感动读者。正如白居易在《与元九书》中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莫始乎言,莫切乎声,莫深乎义。”“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我想一篇朴素、自然、真实,洋溢着浓郁生活气息和真情实感,散发着真善美的文章,在感动写作者自己的同时,同样能给读者以温暖,给读者以力量,给读者以美好,也许就会让读者共情共鸣。

访问无忧岛网站,请使用谷歌和苹果浏览器!部分浏览器访问本站可能会造成内容页面的缺失

本文地址:http://wydclub.com/post/62774.html
温馨提示:文章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无忧岛网对观点赞同或支持。
版权声明:本文为转载文章,来源于 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发表评论


表情

还没有留言,还不快点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