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毛虫效应

转载 网络  2024-07-04 20:43:15  阅读 100 次 评论 0 条

 

 

叶舟

法布尔做过一个实验:把许多毛毛虫放在花盆的边缘,使它们首尾相接,围成一圈,并在不远处撒了它们最喜欢吃的松叶。结果,没有一条毛毛虫去吃松叶,它们一条跟着一条,绕着花盆一圈圈地爬,最终精疲力竭而死。

法布尔在总结那次实验的时候,曾经写下这样一句话:“在那么多的毛毛虫里,倘若有一条不盲从,它们就能够改变命运,告别死亡。”毛毛虫的失误在于失去了自己的判断,只知道盲目地跟从其他毛毛虫,从而陷入了一个循环的怪圈。这种因为跟随而失败的现象被心理学家称为“毛毛虫效应”。

其实,人在有些时候何尝不是如此呢?可能有很多人会忍不住嘲笑那些毛毛虫的愚蠢,但是,在人类社会中,每天都在上演着像毛毛虫那样盲目跟从别人或者被习惯左右的事情。

看到过一个这样的故事:一个人想做一套新西服,于是将旧西服拿给裁缝照着做。几天之后,新西服就做好了。这个裁缝的手艺很好,仿制得几乎完全一样。可翻到后面,那人却发现一个地方有被挖掉以后重新补上的痕迹。他感到很疑惑,就问裁缝这么做的原因,裁缝答道:“我这全是照着你给我的样式去做的啊!”这时,他才恍然大悟,原来旧西服后面有一块补丁。

爱默生有这样一句名言:“模仿等于自杀。”此种毛毛虫似的完全模仿,不但会令人养成惰性,而且会抹杀人的创造能力,进而影响潜能的发挥。

一位大艺术家曾说:“学我者生,似我者死。”这实在是智者之语。学习,免不了要模仿,模仿或许是必不可少的学艺阶段,但若止于模仿,就变成了盲从。

成绩卓著的人,擅长从模仿中汲取精华,绝不生硬地模仿,因为他们清楚地知道:模仿只能用来拓展自己的思路,增强自己的鉴别力。

当你置身汹涌澎湃的盲从激流之中时,便丧失了自我,一味地模仿,只会让你迷失真我,沦为被盲从激流所控制的提线木偶。因此,你必须选择自己做主,不盲从或过度模仿他人,这样你才会更快地走向成功!

众所周知,清朝著名書画家郑板桥以雅俗共赏的“六分半体”而享有盛誉,为“扬州八怪”之一。其实他刚开始名气很小,虽然能临摹古代著名书法家的各类书体,甚至可以达到以假乱真的地步,但依然不为人所知。他百思不得其解,但妻子偶然的一句话让他醍醐灌顶,豁然开朗。

一个夏天的晚上,郑板桥与妻子在院中乘凉。他习惯性地用手指在自己的大腿上写起字来,不知不觉,就写到了妻子身上。妻子有些生气地说道:“你有你的身体,我有我的身体,你为何不写自己的体,要写他人的体?”

郑板桥猛然醒悟,心想:“是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身体,写字也一样,各有各的字体。就算写的与他人的相同,也是他人的字体,根本没有自己独有的风格。”此后,他就开始吸取各家之长,融会贯通,最后形成了自己的风格,终成一代书画大家。

在实际工作中,倘若我们总跟在他人后面走,而看不清自己的方向,最终只会碌碌无为、白费功夫;倘若我们只重视自己做了多少工作,而不重视工作绩效,那“一分耕耘”就不一定会有“一分收获”,甚至会徒劳无获。

如您发现有部分资讯内容不显示,请直接复制链接选择浏览器打开,不要使用微信打开。

本文地址:http://wydclub.com/post/66228.html
温馨提示:文章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无忧岛网对观点赞同或支持。
版权声明:本文为转载文章,来源于 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发表评论


表情

还没有留言,还不快点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