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东志
如今,网络上流行“慢就业”一词,它是指年轻人不立即就业,也不打算继续深造,暂时选择游学、支教、在家陪父母或者创业考察等。“慢就业”不是不就业,更不是“躺平”,而是一种主动选择。其实,在两千多年前,胸有大志、满腹经纶的孔子,也曾带领他的弟子们选择“慢就业”。
孔子“慢就業”之旅的第一份工作是什么呢?学术界主流的说法是“委吏”。在《孟子·万章下》中有这样的记载:“孔子尝为委吏矣,曰:‘会计当而已矣。”“委吏”就是仓库管理员,孔子做得如何呢?“做到账目没有问题罢了。”可见,孔子只是保质保量完成本职工作,一点不多事。
不过,关于孔子的第一份工作,《史记·孔子世家》中提到了另一种说法:“及长,尝为季氏史,料量平。”这里的“料量平”就是计量准确、收支平衡的意思。也就是说孔子曾给季氏做过管理仓库的小官。
除以上两种说法外,还有第三种说法,其第一份工作最有可能是臧氏家臣。
这还得从孔子的出身说起。孔子的父亲名纥,字叔梁,当时人们称呼的习惯是字在前,名在后,因此称他为叔梁纥。叔梁纥的妻子施氏生有9个女儿,叔梁纥后娶了妾,生了个儿子,叫孟皮,字伯尼,可惜孟皮腿有残疾,按习俗不能继承家业。
叔梁纥在66岁时娶了18岁的颜徵在为妾,他们经常去尼丘山上祷告,生了儿子,并以尼丘山命名,叫孔丘。还有一种说法是孔子出生时头顶是凹下去的,所以取名孔丘,字仲尼,仲是老二之意。
孔子三岁时父亲去世,母亲带着孔子在姥姥家长大。《论语·子罕》中说:“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意思是孔子年少时身份低贱,学会了很多鄙事,鄙事就是下层人所从事的劳动。
孔子的父亲叔梁纥做过陬邑大夫,陬邑是臧氏封地。有学者认为,叔梁纥早年做过臧氏家臣,孔子的第一份正式工作,可能是和祖辈一样,子继父业,先从臧僖伯家的家臣做起。
在臧家做家臣有一个优势,那就是臧家的藏书比较多,这是鲁国的其他家族都不能比拟的。家臣制度初建于西周时期,春秋前期达至成熟状态,春秋中后期,家臣势力由鼎盛走向衰落。到了战国时期,经过一系列变革,家臣制度趋于消亡。孔子在臧家做家臣也就是个“士”的身份,士是低级的贵族,士下层是庶人,士上层依次为卿大夫、诸侯、天子。
孔子在臧僖伯家打工,臧僖伯是何许人呢?臧僖伯是鲁隐公的叔叔,也是鲁隐公的智囊团中的重要人物。《左传》中记载,公元前718年,鲁隐公要去棠地观看捕鱼,臧僖伯劝鲁隐公遵守礼仪,并阐述观鱼的危害。鲁隐公没有听取臧僖伯的谏言,两人就有了不睦。年底,臧僖伯就去世了。
此后,孔子的“慢就业”之旅还在继续,孔子还曾做过“乘田”,就是放牧牛羊的小官。后来,孔子在鲁国做了五年的官,鲁定公九年(公元前501年),孔子被任命为中都宰(中都为今山东省汶上县),他在社会治理方面颇有成效,路不拾遗,行者不囊粮,生养死送都有礼有节,社会风气焕然一新,四方诸侯纷纷效仿。一年后,孔子又做了小司空,主持水土方面的工作,他把土地分成山林、川泽、丘陵、高原、平地,根据地势的不同,指导百姓种植和渔牧。因为政绩优异,孔子很快升为大司寇,成为鲁国最高司法官,达到他政治生涯的巅峰。
最终,经过艰苦磨炼的孔子,其思想博采众家之长,集大成于一身,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温馨提示:文章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无忧岛网对观点赞同或支持。
版权声明:本文为转载文章,来源于 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