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徐瑞哲 来源:《杂文月刊》2010年5月中
旱灾,正在我国西南部肆虐。有这么三瓶水进入笔者的眼帘——
第一瓶水,其实只有半瓶,捧在西南一个女孩的手心里,她说:“要靠它喝整整一天。”
第二瓶水,放在一个大会场的排桌上,只是被拧开喝了一两口,人们就散会了。
第三瓶水,最近陈列在某个名牌饮用水展销会上,750毫升装,售价198元。
女孩手中的那半瓶水,维系着她的生命。这或许是爱心人士千里驰援的瓶装水中的一瓶,她还要与自己的弟弟妹妹分享;这或许是来自她父母不远十几里山路背来的一桶水,除了人喝,还要喂牲畜、浇田地。
会场上的瓶装水,完全属于可喝可不喝之类。眼下还不是酷热天,有多少人会喝得掉整瓶几百毫升的水?又有多少人会把没喝完的水带离会场,回去慢慢喝呢?通常的情形是,会后工作人员就忙着清理会场,节约一点的,检查一下瓶盖,开过的扔掉,不开的留下;不怕浪费的,一股脑儿全扫进垃圾箱。再想想吧,诸如此类的会议每天要开多少,又有多少宝贵的水就这样被“废”掉?
198元一瓶“天价水”的出现,焦点不在于厂家如何选取水源、如何加工包装,也不在于这比油贵的水有谁买、卖给谁,反倒是给我们重重敲了记警钟——如今一瓶不足1元钱的水、贱如废纸的水、还“浪费得起”的水,会不会也终有一日千金难买呢?当气候变化因人类而加剧,当极端气象因人类而频发,“习惯性旱情”地区可能进一步扩大,“水质型缺水”城市可能进一步增多之时,我们又该怎么办?届时,每瓶水标价198元还贵吗?
这三瓶水,并不能在彼此的瓶中流通,但关于水的思考是相通的:有水喝的人,能为没水喝的人做点什么?今天的喝水人,能为明天的喝水人做点什么……
温馨提示:文章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无忧岛网对观点赞同或支持。
版权声明:本文为转载文章,来源于 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