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7日,上海卢浦大桥上,一名男孩突然跑下车后迅速跳桥,紧跟着的一名女子因没能抓住他而跪地痛哭……相关视频上传网络后,引起广泛关注,并让很多人唏嘘不已。
这段拍摄于4月17日的现场监控视频显示,在车流中,一辆白色小轿车打着双闪停在路中,一名女子从轿车左侧进入主驾位置。数秒钟后,有人从轿车左侧走出,然后快跑至桥边纵身跃下。女子紧随其后,试图将其拉住,但未果。
视频中,女子的手曾触及孩子的腿部。男孩跳桥后,女子跪倒、捶地、悲痛欲绝。
上海相关部门接受记者采访时称,跳桥者是一个17岁男生,系某职业学校二年级学生。视频中的女子系其母亲,跳桥前,该男生曾与其母亲发生口角。120到场后确认,男孩已无生命体征。
上海某职业学校也向记者确认,4月17日晚,该校确有一名17岁男生跳桥身亡。
父母的教育出了什么问题?
悲剧引发网友关注,很多人倍感痛心。
我们无法知晓一个17岁的孩子,怎么会有那么大的勇气毅然决然地选择死亡。我们也无法体会一个母亲,亲眼看着孩子在自己面前从桥上一跃而下生命终结,内心是如何煎熬。
我们都是旁观者,孩子的离开和一个家庭的破碎已经成为悲痛的事实。我们不去指责这位母亲可能用了怎样错误的沟通方式,更不应该去指责这个孩子“心理承受能力差”“太脆弱”“太极端”……毕竟,我们也不知道那天、那对母与子之间发生过什么。更何况,这样的事件背后,远不是哪一个父母和哪一个孩子的问题。
但是,我们希望透过这件事,反思一下很多已知和常见的中国式家庭教育中已经出现的问题,希望避免这样的悲剧再次发生……
多少中国学生,最怕老师请家长
很多中国孩子都有这样一种印象,哪怕他们已经长大成人离开校园,当他们回忆起小时候的上学时光时,都有一个共同的恐惧:害怕老师请家长。
只要老师不给父母打电话发信息,那就是岁月静好。只要老师一说“让你爸妈来学校一趟”,那就是晴天霹雳。
因为很多孩子知道,不论自己做了什么,不论自己有没有闯祸,家长来到老师办公室的第一件事多半是对自己孩子的批评甚至打骂。
曾经有太多这样的事例:
A被请家长了,他爸爸怒气冲冲赶来,先给站在老师办公室门口的孩子一脚踢开,或者拉起来再拧耳朵、手臂。打骂一番后,再进到老师办公室赔礼道歉。
B被请家长了,他爸妈来时什么也没说什么也没做,认真听老师讲述了事情经过,并保证回家不打骂孩子后,领着孩子走出了办公室。
然而刚走到校门口,夫妻二人开始又是厉声呵斥又是手脚并用,将孩子边踢边带回了家,到家后又是一顿毒打。
不论是A还是B,在家遭受完毒打和谩骂后,还要跪着忏悔,听父母哭诉“养你多不容易”“你就不能让我省点心”“我一天天累死累活还不是为了你”……
多少中国父母,不会好好说话
中国有句老话叫“一个巴掌拍不响”。
这句话被有些中国家长精准应用到了对孩子的教育中。
“你自己没问题人家为什么来招惹你”“你不打他他能打你吗”“人家主动挑衅你就不能直接走开吗”……
就像上面说到的请家长,很多家长被老师叫到学校,第一句话多是问孩子“你又给我闯了什么祸”,而不是“孩子你怎么了”。
而当孩子在学校发生矛盾甚至是遭遇校园暴力后,一些家长也不会第一时间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认真听孩子的心声。
有人分享过这样一段经历:
初中时自己因为一点小事被请家长,他爸爸到学校后,先拳打脚踢对他“教育”了一番。等到老师回来时,他已经蹲坐在墙角瑟瑟发抖,脸上泪水混着灰尘,又不敢哭出声。
但其实,当时这位老师只是在作文中看出他缺乏关心,为了引起家长的重视,才想着特意把家长叫到学校来好好沟通,希望家长平时能多关心一下孩子。
“棍棒之下出孝子”、“慈母多败儿”一直是很多家庭奉行的教育铁律。但孩子心里究竟在想什么呢?他身边究竟发生了什么呢?他想要的沟通方式究竟是什么呢?少有人关心。
多少中国孩子,只能想到用死解决问题
那个17岁的孩子跳桥后,很多人不禁发问:这个孩子究竟经历了怎样的绝望,才有勇气想到一死?
其实,这个孩子未必能有多绝望。或许他只是想停止眼前某种令他难受的状态,而他能想到的解决途径,只有一死。
死亡对于一个孩子来说,就是停止那么简单。
曾经有这样两个类似惨剧:
一个孩子在寒假期间,父母每天催他做寒假作业。于是有一天,这个孩子选择了跳楼自杀。
一个孩子想去同学家玩,但征求父母同意未果,也选择了跳楼自杀。
一个是做作业,一个是想去同学家玩,在很多人眼里也许觉得这能有多绝望呢?但可能最后却成了一个致命的导火索。
某个综艺节目曾播过这样一个画面:
孩子做错了事,父母没有打骂,但是一直在说这件事。
吃饭时在说,看电视时看到某个相似情节时也说,家里来亲戚了聊到孩子的问题时又在说。
终于有一天,这个孩子爆发了,哭着大喊:是不是只有我死了,你们才不会再说了?!
在孩子看来,他是做错了,他也认错了,承诺再也不会那样做了,但父母却一而再再而三地在他耳边不断提起。他能想到的,可能就只有用死亡来停止。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每个家长的心愿。但多少家长倾注了所有心血想给孩子最好的教育,却忘了去听一听孩子内心最真实的想法。
可是,父母就容易吗?
父母也不是生来就是为人父母,他们曾经也是孩子。
也许由于时代、年龄的原因,有的父母在很多时候并不能理解孩子的想法和做法。孩子也没法接受父母的教育方式。
但是,一个生命产生的过程既是艰辛也是美妙的,成为一家人并开心地生活在一起也是一种缘分。
父母要多体谅自己的孩子,孩子也要多体谅父母。暴力和责骂都不是解决问题的方式,只会让问题恶化甚至衍生出更大的悲剧。
但不管怎样,父母和孩子之间,没有什么矛盾可以超越生死。要知道,能成为一家人,本身就已经是最大的幸运。
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
近日,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对青年进行了心理健康专题调查。调研发现,近三成青年有抑郁风险,过半有不同程度焦虑问题,经济、职业、学业是青年的三大压力源……
如何预防青少年心理问题
1、父母应注重对孩子早期人格的塑造和培养。
2、父母应注意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
3、孩子要掌握情绪调节策略,学会寻求专业帮助。
青少年的主要特征之一就是情绪容易出现波动,且缺乏情绪调控能力,因此其最好掌握一些情绪调节策略,比如放松训练、合理情绪疗法等。
4、知晓一定的心理学知识,为青少年提供心理调试策略,如人际交往技巧、学习适应策略、考试焦虑调整技巧等。
应对抑郁,可以这样做
1、同信赖的人谈论感受,多数人在与关心他们的人交谈后都会感觉好一些;
2、寻求专业人员帮助;
3、常与家人朋友联系;
4、经常运动,哪怕只是短距离散步;
5、坚持规律饮食和睡眠;
6、避免或限制酒精摄入,这可能加重抑郁。
如患抑郁症,请及时寻求帮助
一个正值青春年华的孩子的离开
是一个甚至多个家庭永恒的伤痛
希望这样的伤痛不再发生!
为了您更好的访问本站,请使用手机或平板自带的浏览器可获得更佳的浏览体验。
温馨提示:文章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无忧岛网对观点赞同或支持。
版权声明:本文为转载文章,来源于 中国经济网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