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尊重和珍惜生命是人类生存和社会延续的前提和基础,但如今忙碌的工作、快节奏的生活、纷繁的诱惑使人们忽视了对健康的追求和对生命的敬畏。一些国家在意识到这一问题后,纷纷开展各种让人印象深刻的“敬重生命”教育,以此告诫国民健康生活习惯。
德国:每年都办短寿展为让国民养成健康生活习惯,不少国家都举办过“长寿展”,但这几年德国却另辟蹊径办起“短寿展览”。德国卫生部门认为,短寿展对民众的警示效果远远超过长寿展。
记者不久前曾在位于德国东部的德累斯顿卫生博物馆参观过“短寿展览”。这间博物馆由发明漱口水等医学物品的德国着名医学家林格建于1912年。上世纪90年代起,德国工业迅速发展,给人们生活带来了很大转变,健康问题也逐渐增多。这间博物馆的宗旨就是成为“国民健康的教育场所”。
近年来,德累斯顿卫生博物馆每年都会定期举办“短寿展”。记者参观展览时,博物馆里展示着2000多名短寿者的档案资料,且按名人、普通人分别陈列在一只只玻璃柜中,每一位都有为什么短寿的详细说明、照片和生前使用物品。这些短寿者的平均年龄不到29岁。
这些短寿者的死亡原因主要有以下五类:一是透支健康。如德国着名的法学家和政治学家乌韦·巴舍尔,由于长期忘我工作,不注意休息透支了健康,只活了43岁。文字介绍的结尾提示:如果他注意劳逸结合,起码能活到80岁。二是有病不及时医治。比如德国着名文学家戈特弗里德·比格尔,他的叙事诗对德国文学贡献不亚于歌德,但只活了47岁。他英年早逝的原因是夜以继日地伏案写作而积劳成疾,致使身体每况愈下。提示语称:他如果注意锻炼身体、及时就医,毫无疑问能活到80多岁。三是性放纵。这些短寿者有的从十几岁起就开始寻欢作乐,无节制地更换性伴侣。有位名叫伯兰隆特的男性,从15岁到31岁死去,性伴侣多达50多名,最后躺在床上时,180厘米的身躯只剩下25公斤重。四是吸毒。一位叫伊斯丹妮的女士,从17岁开始吸毒,21岁时患上致命的癌症,22岁时由于无钱购买毒品割腕自杀。五是酗酒驾车身亡。有个名叫西廷的小伙子,平时喜欢酗酒,结婚第三天就因酒后驾车酿成车毁人亡的惨祸,其生命里程只有28年。
记者看到,参观者个个神情凝重,不时有人发出几声轻叹。他们中不少是医院里的患者和大中学的学生。一位参观者说,这些短寿者介绍让人震撼,比看电视、报刊印象更深刻。据记者了解,“短寿展”已作为德国联邦卫生教育机构的项目,每年在各个城市的博物馆里定期进行。这些早亡者资料主要是家属捐出,他们认为这是有利于公众健康的事情。
英国:关爱生命从小动物开始在英国人眼中,尊重生命是最基本的素养。在英国的教育中,会教导孩子尊重的对象不仅局限于家人和朋友,还应该对所有生命都有爱心和责任感。
在教育学界,很多学者认为尊重生命是一个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因此英国的教育机构开发出很多关于尊重生命的故事和教案供老师选择。在教学前线,从幼儿园你就会听见孩子们煞有介事地讨论“尊重和敬畏生命”这样的大课题。这本身就颇有意味,表示老师没有看低孩子的理解能力,能真正和孩子平等相处。
喜爱小动物是孩子的天性,把珍惜和爱护动物作为切入口教导孩子珍爱生命是英国幼儿园、小学普遍采取的方式。记者在西伦敦杭斯洛的一所小学采访,看见健康教育课老师姆利正带领班上学生在操场上课。姆利指着一群搬家的蚂蚁说:“蚂蚁是种非常古老的动物,一亿多年前就存在了,并且它总是成群活动,非常团结,你们不能无故残害它们。但如果它损害家中物品,你们怎么办?”小约翰说:“把它放回土里。”姆利说:“非常好,将一两只放回花园、草地,它会通知同伴这里有危险,其他蚂蚁就会从家中撤离了。”此外,英国一些野生动物组织或者救护中心也跟中小学有合作,经常组织学生参观他们收容救治的受伤生动物和遭到遗弃的宠物。
在这种教育背景下,家长也会刻意教育孩子理解生命的意义,把理性和温情代代相传。一次我和一个英国同事带她6岁的女儿去农场玩,正巧有只猪在生小猪。女孩第一次见到这种场景激动异常,一个劲儿问这问那。她妈妈把她带到一边,蹲下来,轻声说:“你现在情绪比较激动,咱们还是先走开一会儿,因为猪妈妈现在需要安静,让我们尊重它。”6岁的小孩居然有所思的点了点头,比划了个“嘘”的动作,然后牵着妈妈悄悄离开。
韩国:入棺体验后生活更积极面对越来越多民众成为“生活方式病”(如糖尿病、高脂血症等)患者以及自杀率高居不下等问题,一种为警醒人们珍爱生命的健康教育形式近年来得到韩国政府、学校和宗教团体的支持,流行开来。
“模拟葬礼”在韩国有多种叫法,可称为“入棺体验”,也可叫做“临终体验”,主要环节有专家讲座、书写遗书、进入棺材模拟死亡等,让参加者通过体验更加珍爱生命,并以更积极健康的姿态面对生活,进而降低韩国的自杀率。
据韩国《文化日报》近日报道,“模拟葬礼”目前已从首尔市扩散到周围地区。最近首尔市芦原区就进行了这样一个活动:有80多名40岁至80岁的中老年人参加,主要就是体验死亡的感觉,并睡棺材体验、书写放弃无意义治疗的“医疗意向书”、遗书等。模拟葬礼的“重头戏”是睡棺材。今年74岁的张明佳老太太身穿传统黄色麻织寿衣,小心翼翼躺进一口棺材。她谈到内心感受时表示:“真感觉像死了一样。刚开始有点紧张,但深呼吸几次后平静下来”。在棺材中躺了5分钟的金某表示:“虽然时间很短,但似乎重新回顾了一生。”。今年88岁的金周南老大爷参加完活动后表示:“疾病会让人死亡,也会给身边的人带来痛苦,我希望能更坚强地活下去”。
韩国这种关于生死的体验活动已经蔓延到了中小学。据韩国《中央日报》10月18日报道,首尔市内某文化会馆内正在进行一个“公共美术·我的葬礼”特别展览,希望通过这种最直观的行为艺术,让孩子体验到生命的无常和珍贵,教育他们要珍惜健康,尊重生命。展览组织方表示,很多来这里观看展览并体验死亡的人都获益良多,很多人对生活的态度发生变化,愿意以更加积极的姿态看待人生和家人。此活动的经费主要由首尔市教育厅资助,并将在其他城区举办。
无忧岛网旗下自媒体平台有 (原无忧岛资讯)无忧岛数码家电 欢迎您的关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