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胃肠道细胞终生无休努力工作着,消化着我们吃进去的各种食物,粘膜不断地更新换代,更替的过程中会有机会出现“变异”,如之前所说,也就是医学上的“异型增生”,甚至癌变。在我国,癌症“杀手榜”前五位中,胃肠道肿瘤就占了三个:食道癌、胃癌及大肠癌,其中结直肠癌的发病率还有着逐年上升的明显趋势,我国每年新发生结直肠癌约25万例,死亡超过14万例。
同时我们也发现,病变的早晚与五年内的存活率有极大的关系,就是说如果肿瘤发现的晚,能继续活超过五年的机会也就只有12%,反之,如果早期就能发现,存活超过五年的可能性可以大于90%。对于胃癌,如果患者能在癌变仅限于胃壁的粘膜层时检出,5年的生存率可达95%;但让人遗憾的是胃癌的早期诊断率还不到10%,5年生存率仅为20%,而日本已达到70%左右。这不得不让我们开始关注和思考,对于胃肠道肿瘤,我们到底能做什么。
癌症的病因是多因素,多步骤,多阶段发展的过程,癌变涉及癌基因、抑癌基因、凋亡相关基因与转移相关基因等的改变,而进行改变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那么什么样的在条件下容易长胃肠道肿瘤呢?跟以下这些因素有关:
1、幽门螺杆菌感染
不是每个有幽门螺杆菌的人都会得胃病,但是部分的胃病是由幽门螺杆菌引起的,这是因为不同的幽门螺杆菌危险程度也不一样,幽门螺杆菌导致胃黏膜这个保护屏障变得脆弱,使胃酸不仅消化了食物,还顺带着破坏了胃壁的正常细胞,要是细菌会产细胞毒素或者空泡毒素,伤害更甚。致病性幽门螺杆菌不但会降低胃粘膜的保护力,刺激破坏胃细胞,还会释放毒素,造成全身伤害。
2、高脂肪、高动物蛋白、低纤维素、高盐及腌制食品等饮食
随着大家生活水平的提高,每天吃肉类食物的比重越来越大,这与胃肠道肿瘤发病率的升高直接相关。那些以肉食为主,尤其喜欢熏、烤、腌制、热烫的人,患消化道肿瘤的几率更大,在这些食品中,亚硝酸盐、真菌毒素、多环芳烃化合物等致癌物或前致癌物的含量高,若同时再合并幽门螺杆菌感染,后者还会促进亚硝酸盐转化为亚硝酸盐及亚硝胺而致癌,加上它导致的胃黏膜慢性炎症,加速粘膜上皮细胞过度增殖,导致畸变致癌。移民流行病学调查资料中还有一个经典的例子:移民夏威夷的日本人的结直肠癌发病率就比日本国内高出2.5倍。
3、癌前病变及慢性炎症等疾病因素
首先,我们有胃息肉的、或者存在不同程度慢性炎症的人,逐渐胃黏膜出现了肠上皮化生或异型增生,有一定几率会转变为癌,轻度异型增生十年癌变率为2.5%-11%,中度异型增生十年癌变率为4%-35%,重度的则为10%-83%。;而结直肠癌,则是由肠道腺瘤性息肉演变形成的,而且腺瘤的直径越大则癌变的可能性越大,因此一旦发现腺瘤要立即摘除;还有就是要堤防长期的、迁延不愈的慢性溃疡性结肠炎(UC),因为UC会癌变,且病史越长,可能性越大。
4、家族史等遗传因素
消化道肿瘤有明显的家族聚集性。如果一级亲属(父母、子女、同父母的兄弟姐妹)中有人患有胃肠道肿瘤,那么患癌可能性会大大提高
5、生存环境及不良生活习惯
说到不良的生活习惯,大家第一反应离不开“吸菸”和“喝酒”,这两项也的确要不得。首先,菸草中含尼古丁,这个可以直接刺激胃黏膜,破坏胃黏膜屏障,促进胃液胃溃疡形成,而且延缓愈合,导致恶变;再说饮酒,乙醇可致使胃部遭受各项刺激,引起胃部炎慢性严重,进而使胃粘膜重度增生,导致胃癌发生。还有就是人们的生存环境,长期暴露于硫酸尘雾、千石棉除草剂及金属行业的工人,癌症风险明显比较大,长期接触放射线,放射性物质的特殊人员也是一样。
喜欢无忧岛网?请直接搜索引擎——无忧岛网即可找到我们,并通过浏览器打开温馨提示:文章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无忧岛网对观点赞同或支持。
版权声明:本文为转载文章,来源于 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