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央视新闻
7月5日,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审理了一起“智联招聘”员工参与倒卖个人信息案。该案涉及公民个人信息达16万余份,个人简历以5元左右的价格被出售......
“智联招聘”十余万简历被盗 在淘宝出售
无业人员郑某是一名淘宝店主,他通过伪造假的企业营业执照,从 “智联招聘”工作人员卢某和王某处获得企业会员账号,获取大量公民简历,以5元左右的价格在淘宝销售。
今年5月6日,朝阳区人民法院对案件进行第一次开庭审理。
郑某从2016年开始买卖个人信息。公诉机关指控,被告人黄某2016年10月至2018年6月间,非法进入“智联招聘”账号内,盗取个人简历信息出售给解某。而郑某在结识卢某和王某前,首先从解某处购买了十余万份简历。
解某在庭审中称,一份简历,区域的2元,一线城市3.5元,全国的4元。几经转手,解某将这些非法获取的个人简历信息加价0.5元到1元出售给郑某,违法所得60余万元。
除了在解某处购买的简历,郑某还从“智联招聘”员工卢某和王某处购买了大量简历进行出售。
对于这些简历最终流向何处,郑某在庭审中称,一份4.5元的简历,他加价1元到1.5元,以5-6元的价格在淘宝上销售。
“智联招聘”员工协助造假,出售简历
2018年,郑某结识了在“智联招聘”工作的卢某和王某,开始从二人处购买简历。
卢某和王某是“智联招聘”的销售。按照“智联招聘”的正常信息销售流程,企业需要与“智联招聘”签订正式合同,待审批生效后再以企业账号的形式获得信息。因此,郑某通过制作自制假的营业执照,以一份简历4.5元,一个账号2800份简历的形式从卢某处购买账号并获取信息。
卢某在庭审中称,自己通过公司内部获取超过60个企业名称,还协助郑某用PS伪造虚假的企业营业执照蒙混过关。
当公诉人当庭询问其做法是否符合“智联招聘”制度要求时,卢某称“领导跟我说客户给钱就行”,但他同时称自己并未从中获益。
经过5月6日和7月5日两次开庭,此案未当庭宣判。
倒卖个人信息案件频发,公民信息安全堪忧
据悉,“智联招聘”并不是第一次出现“员工参与倒卖个人简历”的案件。
早在2016年6月,“智联招聘”报案称,公司发现员工申某私下出售几十万条网站的个人简历,内容包括姓名、身份证号、住址、电话、受教育程度、工作单位、薪资收入等个人信息。经审理,法院认定其行为构成非法获取公民信息罪,判处申某有期徒刑三年六个月。
2018年10月29日,湖北省十堰市中级人民法院对一起倒卖公民信息案件进行宣判,被告人唐某利用工作便利,盗取全国人口信息库和全国机动车、驾驶人资源信息库,非法获取公民的个人户籍、车辆信息约11300余条,并将以上信息转卖,收款达十万余元。
2018年11月30日,安徽省淮北市中级人民法院公布的一份判决书显示,被告人王某与他人一起在互联网上通过QQ、微信等方式大量倒卖公民个人信息非法获利。经查,王某销售的公民个人信息(包括姓名、电话、地址等信息)累计达5万余条。
此前,“两高”发布的《关于办理侵犯公民个人信息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中明确规定,对于公民的行踪轨迹信息、通信内容、征信信息、财产信息,只要非法获取、出售或者提供50条以上,即构成“情节严重”。而对于住宿信息、通信记录、健康生理信息、交易信息等其他可能影响人身、财产安全的公民个人信息,标准则是500条以上。对于其他公民个人信息,标准为5000条以上。
本文来源:中国消费者报微信公号
各种精美短文、往刊读者文摘、故事会、意林等……请访问文摘阅读板块,温馨提示:文章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无忧岛网对观点赞同或支持。
版权声明:本文为转载文章,来源于 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