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很慢,书名很长

转载 网络  2019-10-26 11:39:26  阅读 919 次 评论 0 条


作者:李开周 摘自:读者

  以前没有互联网,没有高铁,交通不便,沟通不便,你在山里隐居,出门得骑驴,大雪封山出不去,故人满京洛,何日复同游?或许你会说,撇去了尘世的喧嚣,你可以安心读书,享受难得的静谧。可是你觉得你可以忍受从前的书名吗?在旧时光里,时间有多慢,书名就有多长。

  1532年,法国小说《巨人传》出版,大标题是《巨人高康大之子,渴人国国王,非常著名的庞大固埃,惊人的英勇事迹》,副标题是《专供酒鬼们和生大疮的人消遣的,医学博士弗朗索瓦·拉伯雷大师所写的有趣的小说》。

  1697年,数学家莱布尼茨编著了一本《中国近事》,这本书的全名是《现代史的材料关于中国最近官方特许基督教徒之未知事实的说明,中国与欧洲的关系,中华民族与帝国之欢迎欧洲科学及其风俗,中国与俄罗斯战争及缔结和约的经过》。

  还有著名的《鲁滨孙漂流记》,最初出版时竟然叫作《约克出生的海员鲁滨孙·克鲁索有个不可思议的惊人生涯,他是海难船上唯一的幸存者,在孤岛上奋勇求生,单独过了二十八年,终于被海盗船救起的详情,全文以第一人称叙述》。单看书名,请问谁能一口气把这么长的标题读完呢?

  那么,从前的人干吗非要写出如此之长的书名呢?原因不在于作者,也不全在于出版商,而在过去书籍的印刷成本和装订方式。

  在中国,造纸术和印刷术出现得都很早,但跟今天相比,成本实在太高。假如拿粮食价格和书籍价格做比较,现在一本书能换大米二十斤左右,可是在唐朝,一本便宜的書却能换几吨大米。宋朝以后,印刷术和书籍装订突飞猛进,成本锐减,但一本书的价格也相当于几十斤乃至几百斤大米。

  欧美世界就更不用说了,那里的印刷术比我们要晚得多,我们大批量印刷书籍的时候,欧洲还在流行手抄本。用羊皮纸辛辛苦苦抄完一本书,当然爱惜至极、名贵至极,显然不允许他人随便打开。

  我们可以想象一下,从前的读者去书店里买书,差不多每本书的封口处都会被绳子捆着,或被精巧的机关锁住,只能看到封面,不能打开试读。出版方想让读者购买,就必须让人家知道里面的内容,而要想让人家知道内容,就必须尽可能详细地将内容罗列在封面上。于是,那些超长的书名就出炉了。长此以往,长书名便成为传统。即使到了书籍不再昂贵的近代,封面上仍然有可能印刷着很长很长的书名。

关注并使用“百度APP”访问无忧岛数码家电,各种价格便宜大牌精品数码产品等你发现~

本文地址:http://wydclub.com/post/38893.html
温馨提示:文章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无忧岛网对观点赞同或支持。
版权声明:本文为转载文章,来源于 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发表评论


表情

还没有留言,还不快点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