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越长大,越虚假

转载 网络  2024-10-16 20:41:24  阅读 793 次 评论 0 条
 

陈艳涛

是成长,让我们渐渐失去“不必藏着掖着,做想做之事”的真性情,渐渐变得圆滑而虚假、身不由己又言不由衷吗?

小说《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里有一段探讨真性情的情节:盛明兰婚后有次和两个姐姐华兰、如兰聚会时,得知她们各自在婆家过得艰难,需要各种隐忍和心机才能生存下来。

这让明兰为天下女子的命运感到悲哀,情绪低落。丈夫顾廷烨察觉到了她的黯然,细问缘由,两人有了一段关于真性情的对话。

明兰感慨姐妹们都长大了,渐渐变圆滑了,她对此怅然若失,觉得“还不若小时候,大家胡乱打闹,那才是真性情”。

顾廷烨听了不以为然,反驳说:“人自是要长大的,难不成小时候胡来嬉闹才算真性情?”

明兰说她的意思是不必藏着掖着,做想做之事……

这让我想起《红楼梦》里的几个人物,从明兰定义的“不必藏着掖着,做想做之事”的真性情,成长为“渐渐变圆滑了”的人。

比如黛玉。第八回里李嬷嬷恨恨地评价她“真真这林姐儿,说出一句话来,比刀子还尖”。第二十回史湘云气呼呼地指责黛玉,“他再不放人一点儿,专挑人的不好。你自己便比世人好,也犯不着见一个打趣一个”。

少女时的黛玉有点人来疯,喜欢“专挑人的不好”来取笑,很符合顾廷烨所不齿的那种“真性情”——“明知人家隐疾伤痛,开口就说,毫不顾忌”。

但黛玉在书里慢慢成长起来,后来,她的为人处世风格发生了很多变化。

第六十二回,黛玉打趣宝玉说笑时,无意间触及了彩云曾偷窃玫瑰露的心病,被宝钗用眼神提醒后,她“自悔失言”,“自悔不及,忙一顿行令划拳岔开了”。黛玉已经学会了替他人着想和自我反省,性格上发生了很大的轉变。

从初来时的“孤高自许,目无下尘”,到元妃省亲时存心“大展奇才,将众人压倒”,到后来和宝钗、探春一样,成为“明白体下的姑娘”,成长,让黛玉失去了性格里尖刺一面的“真性情”,而保留了真诚、美好一面的“真性情”。

年轻人总对成长和渐渐变老有种恐惧,以为变老就意味着变得油滑,变得身不由己和言不由衷。但从《红楼梦》里的贾母身上,我们能看见另一种“变老”:拥有某种自由的真性情的“老”。

她自称“老废物”,喜欢那些聪明、好看、性格有棱角、口齿伶俐的孩子。她颇有情趣,常常组织有意义、有意思的文化活动,赏花、听曲、看戏、游园,绝不让日子枯燥无味。她不墨守成规,也绝不掩饰自己的好恶,在她那样古稀的年纪,一样拥有真性情,一样有情绪自由。

为什么像贾母这样的人,可以在老年,仍能拥有真性情?作家王蒙曾评价贾母:“她拥有几十年的财富、权力、人生经验,和由此而来的成熟、放松和更多的自由。”

并不是成长,让人失去真性情,而是现实生活中的种种挫折、束缚和不得已,让我们渐渐圆滑,学会虚假。

世事无常,祝愿你在成长中不曾失去少年时的真与诚。也祝你,年华逝去,仍能拥有真性情,自由美好,活到老。

如您发现有部分资讯内容不显示,请直接复制链接选择浏览器打开,不要使用微信打开。

本文地址:http://wydclub.com/post/66589.html
温馨提示:文章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无忧岛网对观点赞同或支持。
版权声明:本文为转载文章,来源于 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发表评论


表情

还没有留言,还不快点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