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入30岁,吃不到一起去的人,不再出现在日常生活里

转载 三联生活周刊  2019-12-10 17:23:05  阅读 1302 次 评论 0 条

 

撰文:梅姗姗

『吃不到一起去的人,不再出现在日常生活里』

步入30岁,吃不到一起去的人,不再出现在日常生活里 饮食文化 第1张

在步入30岁的分界线,我毫无意外地发现自己社交欲望急剧降低,看不惯的事物不再愿意忍耐,朋友数量逐渐精简,吃不到一起去的人,不再出现在日常生活里。

不是我矫情。

表面看起来,吃不过是一日三次,支撑人体器官正常运转的必备行为。在吃上斤斤计较,简直闲的没事儿做。但稍微想一下,你会发现,吃其实是一个人“原生家庭、自我认知和地理生长环境”的完美展现,一个人三观家教如何,一顿饭里必可窥见一二。

步入30岁,吃不到一起去的人,不再出现在日常生活里 饮食文化 第2张

一个金发碧眼的老外来东北,不仅吃鸡爪猪脑街边串儿,还撸得尤其开心,我们就会发自内心地愿意跟ta做朋友。一个南方人来北京十几年,户口都成北京了,还每次吃饭说“你们北京人真不懂吃”,就会让人莫名的想揍ta。

这也是为什么我坚定的尊崇着“吃肥肠”为交友的第一原则。

什么?不吃肥肠?不好意思大家可能做不了朋友。

不过友谊的建立可不止一顿肥肠那么简单。更多的时候,吃饭跟爱情差不多,一见钟情并不代表“永远幸福”,只有吃了一段时间才能意识到,虽然肥肠让我俩相知,但你我并不合拍。

01

A是我的同事,两年前因为坐得近而相识。两顿肥肠之后,彼此成了上班午休经常吃饭的朋友。我带来公司的零食,A也是吃得最多的人。A从不矫作姿态,每次的蛋糕饼干,沙拉炖肉拿起来就吃。刚认识的那一年,这种“自来熟”对我有一种美好的吸引力:真实,可爱,不做作。

三观的撞击是一次A小姐妈妈来北京。A小姐说她妈妈很要强,天天催婚。她想告诉妈妈自己在北京过得很好,朋友也很多。可否让妈妈来我家看看北京其他单身女性的生活,这样妈妈或许会宽心。

当然没问题,我愉快地答应。

临近妈妈到来,A的焦虑开始加大。一天,她突然发信息给我:我有三个策划,一是我妈来你家吃中饭。我妈妈喜欢主导,不过没关系,你就把厨房给我妈,让她随便弄就好;二是我们去吃顿好的。你上次不是说了家不错的餐厅么,你把它家特色菜告诉我,到时候我就可以介绍给她,让她知道这是个我主导的场合;三是简单的在你家隔壁吃个肥肠,这个算是上面的折中方法,离你家近,去你家也方便。

看完信息,我心底泛出的是说种不清楚的情绪。但很快就谴责自己:别人也是因为妈妈紧张。便回复:好哒,吃肥肠吧!

步入30岁,吃不到一起去的人,不再出现在日常生活里 饮食文化 第3张

吃饭的当日,一切如A的计划发展。A妈妈问了我各种私问题,我如实照答。临近吃完,我出于客气跑去买单,然后大家往我家走。A悄悄告诉我:我妈肯定会问你房租,你如实回答就好。

来到我家,我给A和妈妈拿了拖鞋。妈妈在逛遍我家每个细节后,来到我房间坐下。A不是第一次来我家,熟门熟路地打开了冰箱,拿出水倒给她妈妈。见到冰箱里的樱桃,一起拿了出来让妈妈吃。她妈妈问我,你房租多少?我如实回答。A这时突然插话:所以跟你说了嘛,我住的地方性价比还是很高。这个地方还没我那里大呢,价格贵了一倍。

我看着她们喝着我的水,吃着我的樱桃,当着我的面,说我的房子不划算,怎么都有种满脑子问号的感觉。

妈妈回老家后,A给我发了一条信息,感谢我当日的配合。但没有提我请客的事情,也没有觉得任何抱歉。我抽屉里的零食,也还是照例时常消失,A还是那种“不把自己当外人”的状态,我却再没法把她看作“真实,可爱,不做作”。

02

并不是每个人身边都有一个看见吃就开心,美食知识深厚,却从不故做学问的白大叔。更常见的,是你身边有一个“一瓶子不响,半瓶子晃荡”,吃什么都要说上两句,但其实没什么太有价值的内容的美食爱好者。

B老师就是这样一个人。

乍看B的朋友圈,充斥着全世界各地的米其林,似乎天天都在聚餐,顿顿鱼虾鲍翅,跟各个餐厅主厨都有合照,哪里的菜都能评价一两句。在不认识B的时候,B会给我一种:有钱会吃的感觉。

步入30岁,吃不到一起去的人,不再出现在日常生活里 饮食文化 第4张

第一次跟B吃饭,是被邀请去一顿私人宴席。一个和B相识的主厨测试秋季新菜,B喊上了我。到了以后才发现,一席除了B,全是姑娘,让我顿时有种不自在的感觉。

每上一道菜,B都要评论一下:这道是龙井虾仁,当年尼克松总统来北京的宴席,就有这道菜。这道菜最大的特色,就是虾仁要手剥,龙井要焯水……待他说完,总会有一个姑娘很“懂事”地接话,说“B老师真的很懂啊,感谢B老师给我们讲解”。然后大家才会开始吃。

B很享受这种万姑娘瞩目的过程,每道菜吃完,还会轮流点名,让不同的姑娘回答自己对这道菜的感受,然后再指点一二。到我的时候,上的是一道蟹粉蟹膏炖粉条。

步入30岁,吃不到一起去的人,不再出现在日常生活里 饮食文化 第5张

平心而论,这是一道非常优秀的菜。蟹粉蟹膏本身是糯甜,略带沙质的口感,加上粉条自带的那种黏嘴,用猪油炒制后拌上醋,进入嘴里的,真是终极的满足。

因为知道会轮到我,在吃的时候,心里稍微准备了一下。我回答“B老师,这个菜真的好好吃啊!有种软糯的口感!谢谢B老师的邀请,让我吃到这么满足的菜。” B笑了一下,开始了他的指点:错!这种菜的描述,不可以用软糯,而是“鲜香糯齿”。你有加上醋嘛?必须要加上醋,你才能吃到这到菜的精华。很多人吃螃蟹不懂这点,所以吃起来都是浪费。”

我一下子傻住了,没有反应过来。于是忘了感谢B老师的指导,直到身旁的那个姑娘推了我一把,我才回过神。很明显B老师不是那么开心,那次之后,我也再没被B老师邀请过吃饭。

在B老师的朋友圈里,仍然每天都山珍海味,点评着每道菜的历史典故和口感优劣。但那给我的,不是一种“因喜爱而分享”的真诚,而是“看我多牛X”的期待认可。

03

吃是一个行为,也是一个窗口。透过这个窗口,在筷里饭间的细节里,你可以观察到这个人真实的模样。

诚然,当我们交朋友的时候,我们需要站在对方的人生经历,对方的性格状态里,去理解对方行为的原因所在。A的家庭环境,造成了她自傲又自卑的性格,而这个性格的形成,又跟强势的妈妈不无关系。于是这所有的矛盾和复杂情绪,在一顿饭里,都被展现得淋漓尽致了。

B也一样,或许是年轻时被嘲笑,或许一路成长都没有得到过真诚的正面肯定,成年后的他选择了通过食物来展现自己“我可以”的一面,用它来搭建自己渴求了半生的自尊和自信。

从这样的角度思考,他们都是需要被关心的。这也是最初的几年困扰我的原因:他们需要顺从性的反馈,而作为朋友,作为理解他们需求来源的人,我应该满足这样的需求。

但太累了。当你并没有工作比任何人轻松许多,当你自己也要时不时地对抗自己性格里不好的成分时,这些朋友的存在,就像一块巨大的石头。你觉得你应该,有义务,但你也知道,自己都没有过好,哪里还有余力照顾别人?

步入30岁,吃不到一起去的人,不再出现在日常生活里 饮食文化 第6张

所以迈进30岁的分界线,我选择了照顾自己,把时间花在更多吃得到一起的人身上。

肥肠仍然是一切友谊的开始,但当一起吃肥肠的时候,在坐的每一个人都可以肆无忌惮地吐槽聊天,一起打嗝,一起揉着圆鼓鼓的肚子走出餐厅,不用担心彼此的自尊,也不怕丢人现眼。

这时候,你才会真的感受到,原来快乐开心真的是免费的。

本站唯一域名 wydclub.com。认准无忧岛网!认准wydclub.com

本文地址:http://wydclub.com/post/40295.html
温馨提示:文章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无忧岛网对观点赞同或支持。
版权声明:本文为转载文章,来源于 三联生活周刊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发表评论


表情

还没有留言,还不快点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