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廖女士在网上筹得的1万多元“救命钱”至今没拿到
患者老颜和廖女士分别通过“志愿者”陈先生等到“爱心聚力互联网公益平台”筹救命钱。老颜筹到5099元救命钱后,只有2300元到账。如今,老颜去世了,余款去向不明;廖女士筹得11262元,但直到出院回家仍没能拿到这笔救命钱。那么,究竟是谁吞掉了患者从网上筹来的救命钱。
在患者患病住院,急需用钱的时候,众筹平台的“志愿者”主动上门,表示可以帮助筹集款项,相信绝大多数患者和家属都不会拒绝这样的邀请。但是最后的结果却是通过平台筹到的款项要么只有不到一半给了患者,要么干脆一分钱都拿不到,甚至在患者去世以后,钱还没来。由于很多患者在平台筹集的善款,大多是现实中的亲朋好友捐赠的,即使不通过平台筹款,这些款项也会被以其他方式和渠道送到患者手里,结果却因为通过平台导致患者和家属拿不到钱。
患者的救命钱到底去了哪里?随着媒体调查的深入,真相逐渐浮出水面:钱被筹款平台挪用了。而这家派出名为“志愿者”实为业务员到各医院扫楼寻找患者的公司,也根本不是具备募捐资格的慈善机构,而只是一家商业公司。所谓帮助患者筹款治病,只不过是他们的一门生意。
公益慈善事业不能当生意来做,否则就会引发一系列的问题,这已经是全社会的共识,但是这家公司,却偏偏将网络众筹当成生意来做。而由此造成的后果,则不仅仅是导致善款被挪用和截留。比如,公司业务员为了完成业绩,多拿提成,在发展“客户”的时候,基本不管患者经济是否困难,是否需要众筹,只要征得了对方同意,就开始在网络上进行筹款。这样一来,会导致很多家庭并不缺钱的患者,也参与到网络众筹中来,结果就会引发现实中认识这些患者的人的质疑和诟病,认为他们是在“骗捐”“诈捐”。而随着这样的信息传播开来,必然会透支整个社会的信任。
不可否认,网络众筹具有诸多积极意义,尤其是对一些真正需要帮助的罹患大病重病的患者来说,网络众筹可能就是他们最后的救命稻草,但是如果“众筹”变成了“乱筹”,则会引发诸多严重后果,造成多输局面,这将是我们所不能承受的。对此,我们除了期待公众多些诚信意识,不要在不需要众筹时被别人诱导而发起众筹外,更重要的则是对“乱筹”现象进行全面而严格的治理。尤其是要对类似新闻中的这种把爱心事业当生意做的行为,予以严厉处罚,追究当事人法律责任,从而规范个人救助行为,守护社会公众善意。
温馨提示:文章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无忧岛网对观点赞同或支持。
版权声明:本文为转载文章,来源于 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