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大一院医生被新冠肺炎患者咬了!医生受了伤不仅淡定,还高兴?

转载 网络  2020-02-11 19:51:42  阅读 1076 次 评论 0 条
 

“还好,还好,就是有点淤青,稍微有点出血,这个病人核酸已经转阴了,我还挺高兴的。”

2月7日下午,浙大一院隔离病房内工作的张京臣医生,受了伤不仅淡定,还高兴?身边,所有同事为他捏了把汗:他被一位新冠肺炎患者,咬了!

时间倒退回7日15:30左右,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之江院区5号楼4楼ICU,这里集中收治了全省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做好全套防护措施,张京臣正在给一位危重症患者做治疗操作,“这个患者51岁,本来就长得壮,刚刚下午拔掉气管插管,精神状态还不是很稳定。”张京臣介绍,虽然患者病情已经向好,但还是有点意识不清,出现了谵妄现象,人有点烦躁,尽管操作时另外两个同事也在场照看,但意外还是发生了。

“可能是操作时他感觉到人不舒服,非常突然地抬起头,朝着我右上臂外侧就是一口。”张京臣回忆,由于穿着防护服,戴着护目镜和面屏,视野受限,没有第一时间反应过来,当意识到被咬了之后,他就马上把自己的手臂抽了出来。

“当时也没觉得痛,同事帮忙安抚患者后,还是继续顺利完成了操作。”张京臣说,做完操作后,他就退出隔离病房,脱下防护服,发现手臂上已经起了淤青,还有点出血。

浙大一院医生被新冠肺炎患者咬了!医生受了伤不仅淡定,还高兴? 网文选读 第1张

闻讯赶来的赵雪红和高春华两位护理专家,急得一边为他消毒处理,一边关心他的身体状况。“没事,老师!我穿了两层防护服,本身暴露风险就不高,衣服也没有咬破。”他宽慰道,这个患者当天核酸检测已经转阴,张京臣后续也只要定期复查就好,“其实这个病人本身就在好转中,这一下说明他恢复得还不错。”他轻松地说。

浙大一院医生被新冠肺炎患者咬了!医生受了伤不仅淡定,还高兴? 网文选读 第2张

1989年出生的张京臣,是浙大一院急诊监护室的一名医生,已经从医5年。今年正月初一上完一个大夜班,第二天一早就跟随大部队来到即将紧急启用的浙大一院之江院区做准备,至今已在重症监护室战斗17天了。

“其实这样的危险,我们日常工作中也经常碰到。”张京臣说,在给急诊监护室的患者做操作时,风险同样很大,曾经还有同事的指甲盖被患者咬掉过,但只要患者平安健康,这些一时疼痛也就不值一提了。

这次疫情中,这样的惊心动魄、险象环生随时都在发生。而为了更好地安抚患者,浙大一院早早地关注到患者心理健康状况,组建了心理救援工作组,派出了精神卫生科医生进入隔离病房,与患者谈心、交心,让阳光照进患者心扉。

一切为了患者,一切为了健康!

这,就是奋战在一线的医务工作者!

延伸阅读:

北京医疗队里的武汉籍医生,他“三过家门而不入”

在北京医疗队里,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呼吸内科副主任医师肖汉有一个特殊的身份,他是一位地地道道的武汉人。对于其他队员来说,驰援武汉是远道而来,可对他来说,这里就是“主场”。面对疫情,他心急如焚,面对“近在咫尺”的家,只能“三过家门而不入”。

归心似箭情不同

自2000年离开武汉,肖汉医生一直很忙,只有每年春节才能回家乡看望家人。2019年底,他和往年一样,早早买好了回乡的机票。随着春节临近,母亲从武汉打来电话的频率也越来越高,肖汉更是归心似箭。

然而,回家的计划,却被突如其来的疫情改变了。

肖汉退掉飞机票,做好了坚守岗位的准备,他说无论是镇守北京还是支援武汉,自己都义不容辞。记者问他更愿意在哪儿奋战,他用了“归心似箭”这个词。

“我生于武汉,也是在家乡学到了从医的本领。”肖汉说,家乡有难,作为一名医者,尤其是专业对口的医生,他站到最前线是天经地义的。

除夕夜,当家家户户都暂时忘却烦恼,围坐在一起观看春晚时,肖汉家的电视却一直黑着屏幕。在校友、同仁的微信群里,他忙着和大家讨论该如何支援家乡,“物资够不够?需不需要捐款?”在每个群里,肖汉医生反复地问着。他相信,此时海内外所有的武汉医者,都在做着和他相同的事情。

“近在咫尺”家难回

终于,肖汉医生跟随北京医疗队出征来到武汉。对他来说,以这种方式回到家乡,有生以来还是第一次。

这座城市对他来说绝对不陌生,医疗队驻地和他的家也不过一个小时的车程。相对于北京到武汉的距离,温暖的家、想念已久的母亲已经“近在咫尺”了。但肖汉明白,今年只是“理论上回家了”,他无法去见家人。

“这不仅是遵守医疗队纪律的问题。”肖汉说,此次疫情来得迅猛,在没有特效药的情况下,切断传播途径是最好的办法,如果他去见家人,会给双方都带来感染的风险。“很多人对病毒的理解仍存在误区。一个人身上是否携带病毒,并不是有或没有这样一个非黑即白的问题,而是可能存在量的变化,量变会带来质变。所以在非常时期,尽量减少人与人的接触,才是控制病毒传播的最好办法。”

远在北京、难以常回家看看是一种无奈,家“近在咫尺”却回不去,让他更加难过,“为了大局,请家人原谅吧!”

耳听乡音痛在心

北京医疗队刚到武汉时,大多数医护人员都遇到过一个不大不小的困难——面对患者的诉说,他们必须“竖起耳朵”,因为不太能听懂武汉话。可对于肖汉来说,病房里听到的都是乡音,有时候他还为患者当起了“翻译”。不过,他听到的每一句乡音,“翻译”的每一句话,都是来自父老乡亲的痛苦。痛在患者身上,也痛在肖汉的心里。

这种情感,肖汉从未在战场上流露过,那时,他就是一名沉着冷静的战士。“只有脱下防护服以后,我才思绪万千。”肖汉说,从医多年的医者,都会培养出控制情绪的能力,因为如果控制不好情绪,会导致自己判断及操作的失误。

“回到驻地的时候我会想,作为医生,能够救治这些患者的手段,我已经都用上了,可作为普通人,我到底还能再做些什么来减轻他们的痛苦。”说着说着,这位坚强的战士也哽咽了。

不过,疫情当前,家乡人民的临危不乱更让肖汉振奋,“我看到医院里发热门诊的排队秩序很好,我们武汉人就是这样,凡遇到大事,心一定能拧到一块儿去,没有过不去的坎儿!”

47架包机!两天运输6200名医护人员和部分医疗物资驰援武汉

2月8日至9日,民航局紧急组织协调47架包机,运输全国近6200名医护人员和部分医疗物资驰援武汉。这是疫情发生以来,中国民航执行运送医疗队任务规模最大的一次。前天,东航一天内火速集结18架包机从6个机场陆续起飞,载有来自上海、青岛、太原、宁波、南京、无锡、苏州等地共2146名医护人员和近110吨医疗物资驰援武汉。同日,南航也有9架包机直飞武汉,运送1200多名医院人员,厦航2个航班运载厦门两支医疗队共264人驰援武汉。

“只要祖国需要,随时可以起飞!”在这场空中“战疫”中,这句话被频频提及。

这次东航原计划执行包机数量为15架,为了让宝贵的医疗物资一件不落,东航紧急协调在南京和无锡临时增加了3架包机专运物资。这一天也是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东航执行包机运输各地医疗队规模最大、人数最多、随行物资最多的一天。

上午12时25分和12时46分,MU9003和MU9005一前一后从山东青岛机场起飞,拉开了东航当天包机运输的序幕。随后,东航太原2班包机、南京4班包机、无锡3班包机、宁波2班包机几乎全是在货舱全满的情况下飞赴武汉。

2月9日,南航也执行了9班特殊包机,紧急运送来自辽宁、广东及河南三省超1200名医疗人员驰援武汉,这也是南航在此次疫情防控阻击战中最大规模的一次运送医疗队员包机行动。

同日,厦航执行2个特殊航班,下午1时09分和1时11分,两架飞机陆续从厦门高崎国际机场起飞,运载厦门两支医疗队共264人驰援武汉。“待战胜疫情胜利凯旋后,我们将在同一个航班接你们回家,为大家庆功贺喜!”乘务组激情洋溢的广播语引得全舱医护人员鼓掌叫好。

据民航局统计,截至目前,共有15家国内航司执行了医疗队运输任务119架次,运输人员近15700名,随行行李和物资500余吨。为最大限度满足医疗人员的随行医疗物资运输需求,圆通航首次加入到运输医疗队的任务当中。

来源:北晚新视觉综合 浙大一院 北京晚报 北京日报客户端

编辑:TF031

访问无忧岛网站,请使用谷歌和苹果浏览器!部分浏览器访问本站可能会造成内容页面的缺失

本文地址:http://wydclub.com/post/41561.html
温馨提示:文章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无忧岛网对观点赞同或支持。
版权声明:本文为转载文章,来源于 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发表评论


表情

还没有留言,还不快点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