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活泼而不失严谨的研究员,用直白的语言带您畅游股市。
2019 年末,新冠状病毒病例首次出现于武汉。2020 年初,疫情开始在全国陆续蔓延,给全国人民的健康安全带来威胁。随着对于病毒的了解加深,新冠状病毒通过接触、飞沫等方式人传人属性确定。医用口罩成为人们 2020 年春节前夕采购的重要物品,需求在几天内急剧增加。1 月末开始,全国各地医用口罩价格飙升,并出现大面积断货,即使是医院等长期订货机构也出现了口罩资源短缺,普通人更是难以通过常规途径购的口罩。今天我们就来带大家看一看,我国口罩生产行业的格局。
高产能下的供需失衡
据工信部数据,我国口罩的总体产能约为 2,000 万只/天,目前产能为全球第一,占全球产能规模一半。但其中医用外科口罩产能仅为 220 万只/天,医用 N95 口罩产能约为 60 万只/天。以目前现存确诊病例来看,每日必须使用口罩确诊患者数量约为 6 万人。按照使用标准,医用外科口罩每四小时需进行更换,每人每天需要严格佩戴 6 个,全国确诊患者每日用量超过 36 万只。如果将医务工作者、疑似病例、有外出需求的群众、复工后按需佩戴口罩办公者计入统计,80 万只/天的医用以上级别口罩产能仍远远不能满足巨大的需求缺口。以我国 14 亿的庞大人口计算,即使将非医用级别口罩计入其中,以 2,000 万只/天的全产能投入生产工作,仍不能满足特殊时期的口罩需求。
我国口罩生产链条
口罩属于防护类产品,通过物理防护层过滤进入口鼻的空气,阻挡有害气体、飞沫、颗粒进出口鼻。根据用途,一般将口罩分为普通纱布口罩、医用口罩、日用防护型口罩和工业防尘口罩四大类。除日渐式微的纱布类口罩外,无纺布一次性口罩在各类产品中占比较高。
口罩的上游产业链主要是聚丙烯(PP)、聚酯等原材料,及聚丙烯无纺布、熔喷布、鼻梁条、耳带及口罩打片机、包装机等设备生产商,中游产业链为口罩成品生产商,下游则是线上及医院、药店等线下市场流通环节。
无纺布是口罩生产的最主要产品,而高溶脂聚丙烯纤维则是无纺布生产的主要原材料。2019 年,我国高溶脂聚丙烯产量约 90 万吨,一吨可生产一次性外科口罩 90 万-100 万吨,或可生产 N95 医用防护口罩 20 万- 25 万只。原材料产能相对充足,化工行业中,A 股上市公司中国石化、东华能源、恒力石化等公司均有该材料的生产能力,并表示将优先保障口罩原材料的稳定供应。
常见的一次性医用口罩主要由三层无纺布组成 SMS 结构。最内层是普通无纺布;中间过滤层使用驻极处理的聚丙烯熔喷无纺布;最外层是进行了防水处理的无纺布。其中,两层 S 纺粘无纺布起到支撑口罩主体和防潮作用,而起到最主要过滤作用的是中间 M 层的熔喷无纺布。熔喷无纺布的纤维直径为纺粘无纺布的十分之一,经过静电处理后达到 35% 的过滤性。而 N95 口罩则采用 SMMMS 结构,中间使用三层熔喷无纺布,过滤性能达到 95% 以上。A 股上市企业中,再升科技一天约能满足 800 万只 N95 口罩的熔喷材料用量,欣龙控股、泰达股份等企业也均具备熔喷无纺布生产能力。但目前熔喷无纺布的供给仍相对紧缺。
医用口罩生产周期较长,加大短缺应急难度
在口罩成型后,医用口罩生产厂家需要使用环氧乙烷进行消毒后静置 7 天解析,达到无菌无毒状态后方可包装出厂。虽然节后口罩生产厂家已于第一时间复工投产,但静置周期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实现短期供需平衡的难度。
根据国家药监局数据,国内医用口罩生产许可证数量约 560 个,具备生产许可证企业约 350 家。其中河南省最多,有 68 家企业拥有 138 张许可证。尽管口罩产业链相关企业众多,但具备生产医用口罩资质的企业占比较少。在 A 股上市企业中,奥美医疗与振德医疗均能保证口罩产量达到 50 万只/天。但这一产量仍远远低于国际龙头 3M、霍尼韦尔等企业产量,未来行业存在较大整合空间。
行业外部企业转产,缓解供应短缺
2 月 5 日,工业富联发布公告称公司引入的口罩生产线已进入投产阶段,预计 2 月底可达到 200 万只/天。比亚迪、中石化、华纺股份等企业也纷纷表示引入口罩生产线,预计总体增加产能超过 1,000 万只/天,在补足市场需求短缺的同时也为自身主业复工投产提供保障。
随着本次疫情缓解、产能提高,口罩将在中长期实现供需平衡。但由于口罩的保质期短、库存周期短、产能分散,在最坏的考虑下,如果未来再次出现急性疫情,口罩的供需平衡仍将被轻易打破。
疫情期间,高格证券助您做多中国。体验优买计划、收益增长计划等创新产品,或阅读精选公司优质研报,都是不错的选择。
温馨提示:文章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无忧岛网对观点赞同或支持。
版权声明:本文为转载文章,来源于 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