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你在家做凉皮了么?

转载 三联生活周刊  2020-02-24 22:41:24  阅读 1360 次 评论 0 条
 
朋友,你在家做凉皮了么? 饮食文化 第1张

『感谢凉皮,清凉的它在这个冬天给予了人们居家的温热和下厨的快乐。』(图 / 视觉中国)

文/刘旭

让人绝对想不到这个漫长寒冷冬天的网红食品,竟然是凉皮,而且还是产于自家厨房的。按常理说,凉皮本应是属于盛夏和术业专攻的庖厨,可在对好吃的追求上,常理从来不是常理。

为什么发源于西北、盛行于北方的这般小吃,能成为此次朋友圈美食大赛的大热门呢?

首先,消磨时间门槛低。奔波于生计的快节奏突然踩了刹车,冷不丁暂停下来,平时无比向往的慢生活突降,一时间闪了不少人的腰。面对大把闲暇时间,人们茫然不知所措,甚至还有点儿惊愕,闲到数瓜子葡萄干的这波人,终于按耐不住,冲进了美食原产地——厨房。于是,耗时久长,工序稍显繁复的凉皮在即刻就成了宝。再加上,做凉皮的锅碗瓢盆都唾手可得,那它更是让人蠢蠢欲动,跃跃欲试了。

其次,好吃才是硬道理凉皮清爽可口,酸辣开胃,劲道爽滑,味觉体验上让人欲罢不能。再加上居家闷着,供暖区的人们热得发紧,而凉皮正是消热的绝佳吃食。此外,春节的大鱼大肉吃得腻烦,凉皮能用它独特的滋味来调试胃口。而且,它既是主食,又是菜品,一举两得。

朋友,你在家做凉皮了么? 饮食文化 第2张

来源 / 网络

作为凉皮爱好者,我也想写上一写我的凉皮食记。

陕西是公认的凉皮发源地,老陕的标准,就是金科玉律。因为馋这口,所以去过几趟陕西,也算懂点儿门道。在那儿,凉皮只是泛称,更细致地还能往下划分:根据食材,分米皮和面皮;依据地理,口味更是多元,秦镇米皮、西安麻酱凉皮各具千秋。但在我眼里,它们都一样,好吃。

遍地都是的凉皮店,米皮是主打。别看它小小一碗,讲究可太多了。最初的选米环节,秦镇人就极为挑剔。大米得选秦岭北麓的单季稻,以户县太平河流域的为上乘佳品。采买完毕,泡米处理。三个小时是让米释放天地灵气的最佳时间,这步不能怠慢,要不然蒸出的成品达不到预期。最后蒸出来的米皮也不能嫌麻烦,得手工切,机器切得没灵魂。

“咸盐淡醋辣子多”,这一句话就概括出米皮的料汁儿。淡醋指加入了八角、花椒等调味品的五香醋。辣子就是红亮的辣油,得是当地秦椒,焙干、碾末、成面儿,热油浇上,这就成了。吃的时候,再配上酥脆沁香的肉夹馍,和凉爽沙口的冰峰,绝对赞不绝口。用老饕的话说,这个米皮,筋道、薄透、细嫩、柔软,四位一体,好吃得很,聊咋咧。

朋友,你在家做凉皮了么? 饮食文化 第3张

图 / 视觉中国

西安麻酱凉皮,大多是回民之作。比起各位在家烹调的,不太一样的地方在于不洗面筋,而是直接把面糊蒸成面皮。其实大家也能效仿,不过卖相一般,对于想发社交动态,赢得众友点赞的人来说,不太可行。要是喜欢浓厚醇香的,只是追求极致味道的,这个就是不二的选择了。

虽说它手法略显粗暴,出来的面皮不如秦镇和岐山的美观,但它的嚼劲绝对是数得上号的。它的独门秘籍是,一勺麻酱。一淋,一裹,一搅,香浓味美,这小碗里,有微酸,有沁香,有清爽,有油辣,对于麻酱和凉皮双重拥趸来说,夫复何求。

遗憾的是,我不久居秦晋,所以这口吃食只得怀念。在北京,想吃凉皮的时候,我就四处寻摸,虽没找到正宗的陕西凉皮,但算幸运,在压马路逛胡同之时,也找到了家心头好。

这家凉皮店位于北新桥的一个胡同,店小得很容易被忽略。防盗门上贴了张A4纸,半敞着,时常被风刮得来回晃。那纸不是别的,正是招牌,“甘肃老字号面皮”,几个油墨打印出的字工整地嵌在上面。掀开帘儿,麦香混着热气一下子就顶上来。

店不大,满打满算三张桌。我去的时候,尚未到饭点儿,食客还不多,只坐了三个老阿姨,满口京腔,对着那一大碗面皮高声说着话。深黄色的面皮被油辣子裹得严严实实,沾着几根细黄瓜丝,经由筷头抵达阿姨腹中。人到晚年,在吃食上仍旧快意自在,看着着实让人羡慕。

老板说话鼻音很重,西北人没跑了,说,你吃点啥嘛。迅速抬头看了我一眼,便又盯着案板上切了一半的面皮。“一份牛筋面,一份面。”我说。他颔首嗯了一声,“微信、支付宝在墙上,自己扫。”

朋友,你在家做凉皮了么? 饮食文化 第4张

电视剧《那年花开月正圆》

屋里更热了,墙头放了两个闷罐,咕嘟咕嘟冒着开水,烫着尚未成形的面皮。我无意瞅见墙头的温度计,33°4。怯生生往后捎了两步,站在门外看着这个西北人忙碌。菜刀快速划过案板上的面皮,装碗,加黄瓜丝,面筋片,浇汁,添辣子。几道工序,便有了面皮。其间,西北人还不忘停顿一下,把闷罐上烫好的材料挑进硕大的盘子晾凉。

出了门,我在胡同口的水泥地上席地而坐,和蚂蚁抢起地盘,用一次性的木筷子开启了飨宴。

面皮格外软糯,大概是麦子展现温柔的一种形态,每一块儿都扎实得很,让人没办法囫囵,只能一口一口细细品。这似乎是西北人某种略显粗糙的生活美学,不管怎么吃面,都得认认真真。观感上,平日吃的凉皮远比面皮剔透,但嚼劲和对汤汁的吸纳就相形见绌了。作为佐料的面筋片,布满细孔,渗入汤汁,微微辣,咸味儿占据主动,醋味只是间或性地冲入口腔,辅助味觉,少了些酸劲儿,的确有些遗憾。揣测一下,大抵这也是针对北京食客做出的改良吧。充分搅匀,一股脑投进嘴里,面皮的麦香、黄瓜丝的清新、面筋的Q弹融汇一齐,很难不让人快意自在。

朋友,你在家做凉皮了么? 饮食文化 第5张

图 / 摄图网

讲美食的纪录片,也无非是用镜头观察这一切罢了,不出意外的话,后期的编辑定会想出雷同的文案,譬如:人情味、食物本味掺杂起来,生活才更有趣味。我想不出更高明的表述,只能寡淡地讲上一句,至臻之味的缔造是天才的,而这天才,来自乡野,来自劳作,来自质朴。

昔日十指不沾阳春水的人们,有了充裕的时间和米面储备,便开始了“中华小当家”的自学之旅。刷短视频,问亲友,查食谱,只要是能提供指导的,在这个时间点儿,都是话语权指数拉满的美食KOL。此刻,天南还是海北,吃咸还是吃甜,都不重要。只要您在厨房里经过了揉面、醒面、洗面、摊凉皮几大流程,大家都是推心置腹的朋友。

没成想,凉皮能成赋闲时期的头牌,生活或许本就这样,意想不到的事情总是很多。但不管怎样,感谢凉皮,清凉的它在这个冬天给予了人们居家的温热和下厨的快乐。在等待中培植希冀,在生活中探索乐趣,这或许是凉皮最贴合当前的物语。我相信,不管正宗与否,只要好吃,就会博得家人认可。

现在没办法登临秦晋,更无处压马路四处找寻,我想吃上口惬意的凉皮,也只能随上大流,自己下厨做了。但我绝对心甘情愿,没别的原因,因为它好吃啊。

各种精美短文、往刊读者文摘、故事会、意林等……请访问文摘阅读板块,

本文地址:http://wydclub.com/post/41842.html
温馨提示:文章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无忧岛网对观点赞同或支持。
版权声明:本文为转载文章,来源于  三联生活周刊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发表评论


表情

还没有留言,还不快点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