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薯片又“中招”了!
1.15款薯片中,7款丙烯酰胺超标,包含三只松鼠等知名品牌
本次比较试验的样品选取了市场上的15款“网红”薯片。
图片来源:深圳市消费者委员会
经检测,15款薯片样品理化指标、微生物指标、重金属污染物、抗氧化剂均符合国标要求。但有7款薯片丙烯酰胺数值却亮起”红灯“。其中有3款爆款薯片含量超过标准值(欧盟设定值为750μg/kg)的3倍。
此外有8款薯片样品的丙烯酰胺基准水平值低于设定的标准,具体请看下图:
图片来源:深圳市消费者委员会
丙烯酰胺早在1994年就被定义为2A类致癌物,即为该物质可增加患癌风险。
如此看来,丙烯酰胺的摄入量应该是越少越好!
此次检测,涉及到的商家都是电商知名企业,每年销售量上亿。据媒体报道称,三只松鼠方面宣称:薯片都会存有丙烯酰胺物质,这是由于高淀粉类食物在高温作用下自然形成。
“我们是严格按照国家标准来处理(薯片)的,丙烯酰胺严格控制。”三只仓鼠客服对于此次测试,给出解释。
三只也在其官方微博回应称,我国并无丙烯酰胺含量限量的食品安全标准。所有产品仍正常销售。
同一天,董小姐旗舰店也表示丙烯酰胺是自然生成,非人工添加。
第二天,盐津铺子也对此事作出回应,表示自己的生产线完全符合国家食品安全标准要求,为质检合格产品。
深圳市消费者委员会,在报告不久后发表《关于薯片比较试验的声明》,声明中提到,国内外目前关于丙烯酰胺在食物中的分量并无法规和标准,欧盟规定的基准水平值是“绩效指标”,因此也不存在丙烯酰胺超标一说。
但总而言之,丙烯酰胺还是少吃为妙。“垃圾食品”的摄入总归是无益健康。
2.丙烯酰胺都存在于哪些食品里?
实际上,丙烯酰胺在油炸食品中非常常见。食品中的丙烯酰胺主要由游离氨基酸(主要是天冬酰胺)和还原糖经过高温烹饪,发生美拉德反应(食物呈现褐色)后生成。
天然的马铃薯含有较高的天冬酰胺,在超过120℃以上温度条件下处理时,就有可能形成丙烯酰胺。除了淀粉,油炸、烘焙、烧烤等方式与葡萄糖、果糖的碰撞,一样也会发生美拉德反应。因此我们经常食用的烧烤、面包、炸薯条、油饼、煎堆、炸油角等,都存在一定量的丙烯酰胺。
3.丙烯酰胺食用一定会致癌?
丙烯酰胺在日常生活中难以避免,世界各地国对此也没有明确的限定值。目前,丙烯酰胺对人体危害性的讨论还需建立在人体的摄入总量上。
科信食品与营养信息交流中心 阮光锋表示,丙烯酰胺的确是一种潜在致癌物,具神经毒性、遗传毒性和致癌。但这些结论都建立在动物试验基础上,目前没有足够证据显示对人类有同样结果,这也就说明它只是增加了致癌风险,并不是意味它会直接引起癌变。
4.提醒:薯片属于高脂、高钠、高能量零食,建议少吃
抛开薯片上的丙烯酰胺不谈,薯片本身是高能量的零食。假设我们吃入一包100g的薯片,想要消耗掉其中的能量,则需要慢跑1小时以上。而长期摄入高盐高脂食物,还会增加肥胖、血脂高、增加罹患血管类疾病风险。
专家建议,选购薯片时,要留意其包装上的营养成分表。对比不同品牌的营养素含量(如能量、脂肪、钠等),选择数值较低的作为购买。
经过此次检测,发现焙烤型薯片未必比油炸型薯片更健康,无论是哪款薯片,还是应减少这类型食物的摄入,平衡膳食,少油少盐,保持多样化的饮食习惯。
基于我们的饮食习惯,日常生活中难免会摄入丙烯酰胺。我们能做到的只是尽量减少丙烯酰胺的摄入,尽量多炖煮、水蒸,少煎炸、烘焙,多摄入高纤维食物,减少丙烯酰胺影响健康的可能。
温馨提示:文章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无忧岛网对观点赞同或支持。
版权声明:本文为转载文章,来源于 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