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赶紧把这段讯息转到家族群让家人们看看:
美国医生协会已经找到了白血病和癌症高发的原因了,主要是这3点原因:1、塑料杯装热饮;2、用塑料袋/盒装热食;3、塑料容器放进微波炉加热。
切记:当塑料接触热力时,会产生导致52种癌症的化学物质,千万不要再用塑料盒了!赶紧通知给你身边的至亲好友吧,让他们免受癌症伤害。”
看着家族群被转发的这则消息,小刘感觉正在吃的麻辣烫外卖突然就不香了,自己平时孤家寡人一个,也没有时间做饭,基本都是点的外卖,那自己天天这么吃,岂不是身上全是癌了吗……
其实仔细观察,可以发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塑料制品,不仅仅是外卖盒,还有塑料袋、塑料瓶等等,这些塑料制品真的安全吗?会不会致癌呢?
一、我国癌症高发,都是因为常用塑料容器装食物?
塑料碗、塑料盘、塑料水杯、塑料餐盒……在饮食方面,塑料餐具无处不在。
当我们走进超市时,随手也能看到生鲜食品、食用油、蔬菜、米面熟食等,基本都是使用塑料包装。毫无疑问,塑料容器早已渗透在我们的生活中。
塑料包装具有阻透性、防紫外线性、耐冷冻性、耐热性等特点,可以说在食物保存方面,没有比它更具“性价比”的材料。
它不仅防潮、防氧化、防止食品挤压变形,还能延长食物保质期,且方便携带。
那么塑料到底安不安全?
曾有报道称,塑料中的聚氯乙烯(PVC)的增塑剂对人体有害。但后来经试验发现,对人体有害的证据并不充分。
目前,世界上还没有一例因日常塑料制品导致中毒的事故。市场上所有的正规塑料,存在的有害物质都非常低,正常使用不会达到人体中毒剂量。
可以说,只要是正规的合格塑料品,大家是可以放心使用的。
二、研究发现:玻璃瓶的危害是塑料瓶的4倍
在我们生活中常用的物品包装,主要有塑料瓶、玻璃瓶、纸盒以及易拉罐等……在很多人的意识里,认为塑料污染环境,对人体有害。但经过科学家的评估发现,其实玻璃瓶才是危害最大的。
塑料大规模的使用提高了人类生活的便利性,但由于它的化学稳定性太好,在处理塑料包装时,就会造成大自然的“消化”负担。
当塑料瓶混在土壤中,会使土壤变硬,导致农作物减产;当塑料垃圾混入陆地或水体,有可能被动物误吞,导致生物死亡;海洋体内残存的塑料微粒还可能会因食物链,最终进入人体。
那如果用玻璃替代塑料呢?科学家发现,玻璃瓶居然比塑料造成的危害大4倍。
首先玻璃的分子更为复杂,需要很大矿物质和化学物质合成,这对生态环境破坏是相当大的。
其次,玻璃原料中的铅、氟、砷等有害物质会在挥发时被吸入到人体,对呼吸系统造成伤害,另外,玻璃属于高耗能产业,生产过程中会释放大量有害气体,对地球环境造成污染。
所以说,玻璃的危害不是因为丢弃后对人类健康的影响,而是它的生产需要更多资源,这就有可能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
三、关于塑料瓶的一些“秘密”
1、塑料瓶底部的数字是什么意思?
在塑料产品的底部通常有个三角形,中心的数字表示编号,下方会有英文表示塑料材质。不同的材质,应用场景不同,使用安全也有区别。
图源:生命时报
标有1:聚乙烯对苯二甲酸酯(PET),常用于饮料瓶,不耐高温,保质期较短;
标有2:高密聚乙烯(HDPE),常用于食品药品包装,不易清洗,不建议循环使用;
标有3:聚录乙烯(PVC),常用于玩具、工具等,不耐高温,遇高温或油脂易释放有害物质;
标有4:低密度聚乙烯(PE),常用于保鲜膜、塑料袋,不宜装油脂食物;
标有5:聚丙烯(PP),常用于保鲜盒、塑料盒,较耐高温,但超过200℃易变形;
标有6:聚苯乙烯(PS),常用于快餐盒、透明包装盒,避免高温;
标有7:其他(OTHER),常用于瑜伽垫、行李箱等,不宜接触食品。
2、塑料容器可以放微波炉加热或者装热水吗?
前面提到1——7编号表示不同材质,也相应了代表它们的耐热性。
5号比较耐热,能耐200℃左右的高温,可以用微波炉加热,反复加热也不会有问题。
1号、6号及其它塑料的耐热性就相对较差,最好不要直接加热,也不要装入太热的食物,当然,也不能反复使用。
3、塑料瓶可以重复使用吗?
很多家庭会将用完的塑料瓶拿来承载油盐酱醋等,但这种做法并不推荐。
有明确研究表明,同样的PET塑料瓶在同一温度下,增塑剂的稀释可以在水、油中差异近20倍。另外,醋的PH值非常低,如果用PET装醋,可能会催化出塑料中的金属,对人体有害。
所以从安全起见,真没必要去冒这个风险,用塑料饮料瓶再分装调味料或储存食物。
正规的塑料材质并不会对人体造成伤害,但错误的使用方法,很容易催化其中的塑化剂,塑化剂种类非常多,绝大多数都存在毒性,因此耐热性较差的塑料制品,最好避免重复使用。
参考资料:
[1] 《塑料盒加热食品会致癌吗?答案出乎意料》.腾讯医典.2019-08-20
[2] 《提醒!用塑料饮料瓶装这些东西,危害竟这么大!很多人都不知道》.宁波来发.2021-06-23
温馨提示:文章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无忧岛网对观点赞同或支持。
版权声明:本文为转载文章,来源于 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