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科迪·卡西 迪保罗·多赫蒂
◎王思明 译
在现代电梯超过150年的历史中,有约8000亿次搭乘,13000亿的电梯乘客,这些人中的大多数很可能都担心过缆绳会突然断裂。
他们有理由去担心。
因为这种事情确实发生过。
1945年,美国空军B-25轰炸机的一名飞行员在浓雾里迷失方向,然后飞进了帝国大厦的第79层,切断了两部电梯的起重机和安全缆绳,让这两部电梯垂直落了下去。在那个年代,电梯还不是自动的,里面有操作员——站在电梯里帮助乘客到达目的楼层的人。
其中一名操作员因为要抽烟离开了电梯,而另一部电梯里的贝蒂·卢·奥利弗太太,则从75楼一直落到了电梯井。
电梯是你可以使用的最安全的自动运输工具,但它们并非毫无风险。在美国,平均每年有27个人死于电梯事故,但是几乎所有这些人,都是因为“操作不当”而死的。假设你就是其中一个,安全提示:不要试图挤进正在关闭的电梯,不要试图从一部卡住不动的电梯里爬出去,不要爬到电梯的顶部搭乘它。相比之下,自动扶梯要比电梯危险13倍。
电梯之所以这么安全,部分原因在于安全制动器。1952年,伊莱沙·格雷夫斯·奥的斯发明了它。安全制动器安装在电梯梯厢上,可以让电梯在缆绳断掉的情况下停下来。
在奥的斯的发明之前,电梯这种工具并不流行。此前,没有人愿意钻进一个盒子,把他们的命悬在一根线上,即使这根线很粗。
电梯,在都市生活中不可或缺。在有电梯之前,建筑物都只有6层楼高——没有人愿意把一袋杂货拖到比6层还高的位置——而那些在有电梯之前建造的楼里,阁楼一般都在1楼。楼层越低,房租越高。
电梯让建筑师可以把楼盖得更高,让城市的一个街区里可容纳的人数变得更多。如果没有电梯,人口会从城市中心往外扩散,郊区的范围永无止境。
你的电梯会像奥利弗太太的那样,从摩天大楼的顶部往下掉吗?即便如此,你也不一定会死掉。有那么一点点运气,再加上物理学界出现的几个怪才,你可能会活下来——就像她那样。
过去,你能从电梯往下掉的最高高度是1700英尺(约518米)。电梯没法再高了,因为它们的起重机缆绳太重。直到1973年,世贸中心里出现电梯转乘楼层时,摩天大楼才打破了这个对电梯极限高度的限制。
一部处于170层高度的电梯,自由落体时的速度约为每小时306千米——这个速度当然是致命的。但是如果你很幸运的话,你的电梯会紧紧贴着它的轴。当这种情况发生时,电梯下方的空气不会窜逃得那么快,这就创造了一个压力做成的枕头,就像柔软的空气气囊一样,可以让电梯在降落时减速。
这会对你有帮助,但是你还需要做更多的事情,才能活下来。
逐渐让自己停止加速是关键,这可以减少你身体上的重力。重力是利用地球的引力来表达你身体上的加速度或者减速度的力,单位是G。现在你身体上的重力是1G,最激烈的过山车能够达到的重力是5G(这也意味着你的重量有你体重的5倍之多)。经过训练的战斗机飞行员可以承受9G的重力,在此之下还能继续飞行。
在几秒内承受约50G的重力是人类存活的极限。我们是怎么知道的?1954年,美国空军在设计战斗机的弹跳座椅时,需要知道在不威胁到飞行员生命的前提下,这种座椅把他们弹出飞机的速度可以有多快。详细说来就是他们需要知道人类的身体可以承受多少G的重力。于是他们建造了世界上最吓人的设施,并且征募志愿者去尝试。
空军军官约翰·斯塔普有过测试氧气系统时差点儿窒息而死的经历,也有过在没有安全罩的飞机里以每小时917千米的速度飞行,差点儿把皮肤吹下来的经历。
试验人员把斯塔普绑在一个设计特殊的火箭滑车里,让滑车加速后停止,使重力达到46.2G,他们观测会发生什么。
在那极其不舒适的片刻里,斯塔普的重量达到了2087千克。他眼睛里的血管破裂,肋骨断掉,两个手腕也断了。但是他活了下来,并且证明了——在一切受限的情况下——人体可以承受超过40G的重力。
约翰·斯塔普能活下来的一个原因是他身体的姿势,那么让我们重新谈论自由落体的电梯吧。如果你想活下来,最好是让你的身体重量分布均匀。不要向上跳,跳起来不会有帮助。即使你神奇地抓住了时机,在落地的那一瞬间跳了起来,你也只能让你的撞击速度减少一些而已。而当你受到撞击时,你的器官会从它们本来的位置往下掉,一直降到你身体的最低处。
如果你认为,可以悬挂在电梯顶部——不要那么做。你会被扯下来,然后撞击到地面,其剧烈程度就跟你从顶楼直接跳下来一样。爬到你旁边的人的肩膀上也不会有任何帮助,无论你多想这么做。这样很危险,而且他在受到撞击时肯定也会倒下去。
最佳策略是躺下去,让背部贴地。这样可以使你的器官不被挤压,这是最佳做法。
有趣的是,当人们在残破的电梯里发现奥利弗太太时,她并不是如我们推荐的那样平躺着的——她坐在角落里。令人惊叹的是,即使坐着并不是最佳的姿势,她还是活了下来。她断了几根肋骨,后背的骨头也断了,但如果她平躺着,她可能会被穿过电梯梯厢底部的电梯轴碎片刺穿。
所以不要被我们误导。如果你的电梯缆绳断了,你活下来的机会是很小的。幸运的是,首先要想到,这种事情发生的概率小于十亿分之一——本身就非常小。
(刘 元摘自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假如你跳进一个黑洞里》一书)
各种精美短文、往刊读者文摘、故事会、意林等……请访问文摘阅读板块,
温馨提示:文章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无忧岛网对观点赞同或支持。
版权声明:本文为转载文章,来源于 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