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毅衡
我用卡车往建筑工地运了几吨卵石,准备打混凝土地基,这是在用卵石作为自然物的实用性。每颗石子,不管有没有被人注意到,都以物的方式进入人的世界。物质存在,不是符号,因为它并没有产生被认为携带着意义的感知。
工友在处理石子时,发现其中有一颗石子颜色特殊。他将其捡起来,放在一堆石子上,表示这是用于制作地基混凝土的石子堆。此时,这块石子产生了特殊的感知,而且这感知携带了意义,成为一个具有实际意义的符号。
有一天,我用水洗石子,发现这颗石子有很漂亮的花纹。而我知道我的一位朋友收集奇石,就把它捡起来作为礼物送给这位朋友。用石子作礼物,用的是符号的可度量的意义,因为礼物可以巩固友谊。
我的那位朋友是南京人,见到石子后如获至宝,说这颗石子可能是雨花石。他感叹世道无常,一颗如此美丽的石子何以漂流至此。他将其放在锦缎盒子上,再装进玻璃盒,作为一件艺术品挂在墙上展示。由此,这颗石子已经不再是石子,也不仅仅是一件漂亮的艺术品,而是让他想起在南京郊外雨花台度过的童年的符号。这个符号对他来说,成为一个特殊的象征。
但是,到他们家做客的人,不一定知道他的个人感情,只看到挂在墙上展出的石子的纹理之美,这符号就具有了超出实际价值的美学意义。
但是,天有不测风云,在一次事故中,朋友家被大火夷为平地,石子的包装被烧坏,清理火场时已经无法辨认,石子面目全非,落进垃圾中。此屋重建时,石子混入铺路的石块中,“泯然众石”矣。虽说或许有一天,它的美,或是它的纪念价值,能被重新发现,“天生丽质难自弃”。然而,石子构成符号的可能性,要变成现实,只能等天荒地老后的下一次轮回。
一颗自然的石子,只要处在一定的接收方式中,其功能就可以很自然地转换:成为实用物品,成为符号,成为象征,成为艺术。我们甚至可以说,每一种实用物品,或有实用目的的行为,都有可能带上符号的意义;反过来,每一种实用物品,也可以变成符号的载体。
当它完全是物,就不表达意义;当它只表达意义时,就是纯符号,不再是物。任何事物都是在“符号—物”这两个极端之间滑动。任何事物被人的意识感知,并被解释出意义,才成为符号。一旦这种感知消失,它又降格为物。
(朝 歌摘自重庆大学出版社《趣味符号学》一书,陈玉斐图)
访问无忧岛网站,请使用谷歌和苹果浏览器!部分浏览器访问本站可能会造成内容页面的缺失
温馨提示:文章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无忧岛网对观点赞同或支持。
版权声明:本文为转载文章,来源于 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