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年如火

转载 网络  2024-02-24 15:13:37  阅读 247 次 评论 0 条

 

 

☉蒋 曼

年轻时,常有朋友作惊人之语:希望在30岁之前死去。他们觉得这真是一件炫酷的事:宁愿死,也不肯老去。女明星想方设法与时间抗衡,靠美颜相机和医美手段获得“冻龄”的美誉,“少女感”成为女人的“圣经”,被顶礼膜拜。

宝玉曾说:“女孩儿未出嫁,是颗无价之宝珠;出了嫁,不知怎么就变出许多不好的毛病来,虽是颗珠子,却没有光彩宝色,是颗死珠了;再老了,更变的不是珠子,竟是鱼眼睛了。”人老了不仅容貌变得沧桑,似乎连灵魂也被遗弃,成为庸俗与市侩的代言人。

农耕时代,知识、经验、基本的逻辑判断在四季的变化和重复中得到印证和巩固,年龄意味着经验和资本。而当互联网深刻地嵌入普通人的生活,科技不仅改变着日常,还改变着大众的观念。如今,中年人在时间中积攒的资历开始成为负累,而年轻,成为一个人最大的资本。

但是,不管怎样,我们还是按部就班地走进中年。

日本作家渡边淳一在《熟年革命》里,提出一个新的概念:熟年。这里的“熟年”,指人的年龄在45岁到65岁之间。“熟”是指成熟、熟练、熟透,但还没有烂掉,没有腐朽,还有活力,仍具担当。我喜欢这样的预设,正如孔子的教诲:“三十而立,四十不惑。”壮年壮志,并无忐忑。“熟”字代表着从容不迫,游刃有余。它仍在成长,还在孕育,并长出强健的新枝。

余秋雨谈到谪居黄州的苏东坡时,如此评价这位40多岁的落魄男子:“成熟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一种圆润而不阿谀的音响,一种不再需要对别人察言观色的从容,一种终于停止向周围申诉求告的大气,一种不理会哄闹的微笑,一种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种无须声张的厚实,一种并不陡峭的高度。勃郁的豪情发酵了,尖厉的山风收住了劲,湍急的细流汇成了湖。”从子瞻学士到东坡居士,失去与重生是一对双生子。当时光将人不断地磨砺,珍藏在心中的光芒也开始迸射。

许多人和苏东坡一样,涅槃在中年之际,他们挣脱了年轻时的束缚,在逐渐宽阔的河流中自由恣肆。青春的快乐虽然单纯,却也隐藏着太多的幻想与不切实际,甚至因过于明亮而忽视了许多漏洞和瑕疵。在出生与死亡的中间地带,正当熟年的人有足够的时间重新探索世界和自己。有多少抵达,就有多少开始。

斯蒂芬·茨威格在《人类群星闪耀时》一书中说:“一个人生命中最大的幸运,莫过于在他的人生中途,即在年富力强时发现自己的使命。”它也许来自某些崩坍,来自对司空见惯之事的追问,来自一瞬间的醍醐灌顶。在时间的阡陌中,他的每一步都在寻找意义和使命,每一岁都历经气象万千的江河。

熟年,我们可以镇定自若,在时间的熬制中,剔除、蒸腾了杂质,获得清澈而醇厚的原液。熟年,我们不再轻信和惧怕,也不再张狂和激动,开始把对外的目光投射到内心,从喧嚣中抽身而出,拥有置身事外的安静和清醒。熟年依然如火,却无燎原的野心,只把四周烘烤出一团暖意,与夕阳暮色下一盘落子无悔的棋。

(雪夜诗摘自《时代邮刊·下半月》2022年第4期,勾 犇图)

 

访问无忧岛网站,请使用谷歌和苹果浏览器!部分浏览器访问本站可能会造成内容页面的缺失

本文地址:http://wydclub.com/post/65552.html
温馨提示:文章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无忧岛网对观点赞同或支持。
版权声明:本文为转载文章,来源于 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发表评论


表情

还没有留言,还不快点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