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关于钻石的博弈

转载 网络  2024-02-24 15:25:44  阅读 224 次 评论 0 条

 

 

☉巴九灵

1953年,玛丽莲·梦露主演了一部爱情歌舞片《绅士爱美人》。在影片中,梦露讲了一句著名台词:“钻石是女人最好的朋友。”

但是,这句台词并没有说明,人造钻石算不算钻石。

也许,在不少人看来,假的永远真不了。但对钻石来说,情况确实有所不同,人造的和天然的几乎一模一样。2018年,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决定将“自然”一词从钻石的定义里删除,这已经足够说明问题了。

其实,我们讨论人造钻石和天然钻石孰优孰劣,并不仅仅是从个人的偏好出发,还要从它们代表的两种不同的产业逻辑来看。接下来,让我们从3个故事说起。

1

第一个故事是关于天然钻石的。

天然钻石的尊贵地位,并不是与生俱来的,其中至少有一半的功劳要归属于一家很有远见的企业——戴比尔斯联合矿业有限公司。

戴比尔斯公司用上百年的时间塑造了钻石的市场地位,当然,也塑造了它自己在钻石市场上的地位。戴比尔斯公司的手段主要有两个:一是靠垄断矿产来控制供给,二是靠营销宣传来限制需求和流通。

早在1902年,戴比尔斯公司就通过并购企业、收购存货等手段,掌控了全球80%的钻石产出(主要在南非),从而轻松控制了每年的钻石供给量。只要维持钻石市场供不应求的状态,戴比尔斯手上的钻石矿就是摇钱树。

后来,戴比尔斯公司又通过巨额且持续的广告投入,几乎将钻戒塑造成了求婚的必备“魔法道具”,并推出了一句闪耀整个商业史的广告语:“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A diamond is forever)。”

钻石等于爱情,意味着很少有人会卖掉钻戒——难道你的爱情是可以买卖的吗?就算真的有人卖,谁会买呢——难道你的爱情是二手的吗?

二手钻石的流通受到极大地抑制,钻石市场供不应求的局面便能长期保持。

2

第二个故事是关于人造钻石的。

人造钻石并非近几年才出现的新产品,早在1953年,瑞典电气公司就率先合成了40颗小粒钻石,但没有对外公布。

当时,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在研究人造钻石技术。因为钻石除了是夺目的珠宝,还是自然界中天然存在的最坚硬的物质。打磨之前的钻石,别名金刚石,是一种重要的工业材料,广泛应用于矿产、航天、原子能、计算机等领域。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全国的金刚石都要从苏联进口。1959年,中苏交恶,无法进口金刚石了;我们的“老师”也没了,脖子被卡,只能自力更生。回忆起当时的情景,我国人造金刚石行业的奠基者之一王光祖说:“我们的战斗是十万火急的,研发进程越短越好,一万年太久,我们要只争朝夕。”

经过4年的艰苦奋斗,郑州磨料磨具磨削研究所(简称“三磨所”)攻克技术难关,终于制造出中国第一颗人造金刚石。两年后,三磨所又研发出我国第一台制造金刚石的设备——六面顶压机。

三磨所为我国工业建设立下汗马功劳,也为河南省打下了超硬材料产业的基础。

改革开放后,一部分工人、技术人员从三磨所离职,将相关技术经验带到了河南省各地,并在后续发展中实现了宝石级人造钻石技术的突破。

目前,中国是人造金刚石第一大国,而这其中产能的绝对主力便是河南省,柘城县甚至打出了“中国钻石之都”的称号。更值得注意的是,中国目前约有1万台六面顶压机,用于人造钻石生产的约有3000台——产能还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

3

第三个故事是关于戴比尔斯公司如何对抗竞争对手的。

1959年是钻石历史上一个特别重要的年份,不只是因为中国,那一年,戴比尔斯公司也成功合成了人造钻石,不过他们显然不会拆自己的台,便选择将这项技术暂时束之高阁。

同年,苏联发现了巨型的米尔内钻石矿,产量大到戴比尔斯公司根本不可能将其产出的钻石买完。

控制供给不成,戴比尔斯公司转而寻求同苏联人合作。苏联人口头答应了,说大家有钱一起赚,但始终对这家公司怀着一定戒心。

为了应对不断出现的新钻石矿,戴比尔斯公司想出了新招——当裁判。作为主导的一方,戴比尔斯公司推动制定了非常复杂的“4C标准”,规定只有在克拉重量、颜色、净度、切工4个方面都符合标准的钻石,才是高级货。讲得更明白一些就是:我产的才叫钻石,你产的只是石头。

事实证明,这一招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苏联人。但几十年后,这招倒成为中国人获胜的关键。

由于人造钻石在成分、硬度、颜色等各个方面与天然钻石一模一样,“4C标准”一下子成了人造钻石的最佳广告。而且,人造钻石的培育速度更是快得惊人:培育1克拉的钻石,只需要一周。另外,由于人造钻石生产成本低得多,天然钻石的市场颓势尽显。

作为纵横市场百年的巨头,戴比尔斯公司不是没想过应对办法。比如,他们曾将广告语改成“天然的才是稀有的,天然的才是钻石(Real is Rare,Real is Diamond)”,以宣扬“人造钻石不是真钻石”的观念,甚至还斥巨资造了一台能够鉴定人造钻石的机器。

但对广大消费者来说,这不太管用:大家花巨款买的是闪闪发光的钻石,而不是认证证书,谁会把证书戴在手上呢?

4

回顾中国人造钻石产业的崛起,感觉有点儿无心插柳的意味,但仔细分析中西方产业思维的不同之处,方知偶然中有必然。

20世纪60年代,国内1克拉金刚石的价格是32元,一台六面顶压机一天的产能是300多克拉,一天生产出的金刚石可以卖1万多元,是不折不扣的摇钱树。

照戴比尔斯公司的逻辑,三磨所应该守好这棵摇钱树。但三磨所的做法是,热情地帮助各地来的技术人员,甚至成立小分队,主动把这项技术推广到全国各地。尽管这样做会让中国金刚石的价格下降,影响三磨所的效益,但能让全中国的工厂用得起金刚石。

戴比尔斯公司从珠宝产业起家,秉承的是奢侈品的逻辑,天然地关注稀缺和垄断;而河南省的人造钻石产业担负着国家重任踏上征途,秉承的是工业品的逻辑,其目的就是要让更多的人买得起。

可以说,两种逻辑差异的根源,是从起点就决定好了的。在双方执行力都一样强的情况下,最终的结果当然也可以预见。

5

目前,人工合成金刚石主要还是用于工业领域,只有少部分被用作珠宝。但是,人造钻石的产品竞争力已经有目共睹,加上世界钻石矿源日渐枯竭,天然钻石的衰落之势已经显现。

贝恩咨询公司的数据显示:从2019年到2020年,人造钻石的市场渗透率从4.3%提升到6%,预计未来将保持15%~20%的年均增速。

人造钻石将逐步取代天然钻石,这已成为不少业内人士的共识,中国的各大人造钻石企业也都已经开始向珠宝领域发力。

可是,戴比尔斯公司输了吗?未必。

还记得前面说过戴比尔斯公司在1959年合成了钻石吗?多年以来,他们虽然不用,但对这项技术一直保持着关注与准备。近60年后,他们拿出了这只“备胎”。

2018年,戴比尔斯公司推出了自己的人造钻石品牌。

当然了,作为天然钻石行业的大哥,戴比尔斯公司也没真的彻底“投敌”。他们仍然保持了天然钻石在人造钻石面前的优越感,宣布人造钻石将“只做饰品,不做婚戒”,并且告诉客户:人造钻石不适合在重要场合佩戴。戴比尔斯公司的意思很明确:比技术,我也有;比营销,我底子更厚。

(海城楼摘自微信公众号“吴晓波频道”,刘 宏图)

访问无忧岛网站,请使用谷歌和苹果浏览器!部分浏览器访问本站可能会造成内容页面的缺失

本文地址:http://wydclub.com/post/65582.html
温馨提示:文章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无忧岛网对观点赞同或支持。
版权声明:本文为转载文章,来源于 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发表评论


表情

还没有留言,还不快点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