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小戎
《狂飙》中,警察安欣给鱼贩子高启强开了一个书单,高启强很听话地买了、读了,可能还用了,其中就有《孙子兵法》。据说这个情节导致《孙子兵法》的销量和阅读量飙升,大家可能以为,《孙子兵法》是一个鱼贩子崛起的“秘籍”。《孙子兵法》确实该读,它里面有深刻的智慧和辩证法思想,在安欣推荐前我们都该读一读。其实即使没有通读过,也不等于对它一无所知,因为它已经渗透到了我们的文化之中,像“知彼知己,百战不殆”“穷寇勿迫”都是我们耳熟能详的。
《孙子兵法》教人们怎么在对抗中取胜,最重要的是靠谋略、用计,有谋略的话即使处于弱势,也可能取胜,比如一个普通的鱼贩子如何对付一个有帮凶、敢随便杀人的大老板。在孙子那里,计贯穿于战争全过程,“兵者,诡道也”。
孙子的谋略包括“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就是制造假象、伪装。还有“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怒而挠之,卑而骄之,佚而劳之,亲而离之”,李零教授说这段话很容易让人想起毛主席的十六字诀:“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趁敌不备,不断骚扰他。你不留神,我就来;你一注意,我就跑。来回来去,溜你涮你,让你疲于奔命。“攻其无备,出其不意”,也是名言。它的特点,就是处处跟敌人拧着来,变着法儿让对方不痛快。打仗这件事,就是成心跟敌人找别扭,敌人怎么难受怎么干,专门在他预料不到的地方,专门在他预料不到的时间,使劲收拾他。
要知道,孙膑演示过“田忌赛马”等计谋,但他也曾经受过被剔去膝盖骨的挫折,说明“能言之者未必能行”,写了兵法的人都不一定每次能用好兵法,“兵法的特点就是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孙子兵法》只有6000字,但言简意赅,一个鱼贩子即使马上把它背得滚瓜烂熟,他能马上领会“将有五危”吗?“必死,可杀也;必生,可虏也;忿速,可侮也……”他的用诈可能只是因为本能,他的“壮大”可能只是因为对别人有用。他上大学的弟弟是真能用计,知道如何利用地形,如何预判警察的行动。
冯友兰先生写《中国哲学史》的时候,认为兵法类的著作不属于哲学,他的弟子冯契写《中国古代哲学的逻辑发展》时,专门写了《孙子兵法》中的军事辩证法:孙子说:“胜可为也。”所谓“可為”,即创造条件促使敌人暴露弱点,以决定进攻的时机。这就需要高度地发挥能动性,灵活用兵。孙子说:“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所谓神,即将主观能动性发挥到了神妙的地步。孙子说,“乱生于治,怯生于勇,弱生于强”;“投之亡地然后存,陷之死地然后生”。死与生、强与弱这些矛盾都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英国作家霍奇金森在《装腔指南》中说:“参加商务谈判的时候,把你的那本《孙子兵法》带去,放在身前的桌子上。这会让你的对手忐忑起来——这就已经很像《孙子兵法》里的某个策略了……它的直白和无情的语调很能取悦我们心里藏着的那个暴君。”
温馨提示:文章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无忧岛网对观点赞同或支持。
版权声明:本文为转载文章,来源于 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