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物君
《狂飙》火了以后,剧里的美食也火了。尤其是一碗猪脚面。不但推动了剧情发展,还添了人情味,让正反双方的角色,都变得立体起来。
在中国人心中,“面”总是和情感分不开的。4000年前,我们的先民用谷子和黍子混合做成了最早的面条。4000年后,我们在世道人情中奔走,面对突如其来的变化与挑战,才发现原来生活的答案,就藏在“五碗面”中。
第一碗面,叫世面。
之前看过一对父子的故事:有一天,儿子说想吃面,父亲立刻起身,撸起袖子,到厨房操办。不一会儿,就端出两碗面来。
儿子一看,一碗面上卧着一个又大又饱满的鸡蛋,看起来极有食欲,不用咬就能猜到它有多好吃。另一碗却是“光面”,连片菜叶子都没有。
父亲问:“你要哪一碗?”
儿子脱口而出:“当然是有蛋的那碗,我又不傻!”
儿子喜滋滋地吃着面,不时抬头看看父亲,极为得意。然而吃着吃着,他的筷子就慢了下来。
原来,父亲的碗里看似只有面,用筷子一挑,底下竟还藏着两个鸡蛋!
儿子的脸色黯淡下来,不复之前得意的神情。有些懊恼,又有些茫然。
吃完面,父亲领着儿子到沙发上,抚摸了一下他的脑袋,笑着说:“这回知道了吗?眼睛看到的未必是真实的,越想占便宜的人,越可能吃亏。”
第二碗面,叫情面。
我之前很喜欢去一家重庆小面馆吃饭。这店不大,由一对中年夫妻操持,生意极好。虽然夫妻手腳麻利,下面捞面都很迅速,但总是会有人需要等待。
有一次,有位大哥等得就有些不耐烦了。老板娘抬头一看,一边手上活计不变,一边笑着对大哥说:“马上好了!上次看你喜欢多加辣椒,这不我们又新炸了一些,虽然慢些,但是更香,给你多加点!”
大哥一听,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一瞅那辣椒确实看起来喷香十足,也就不多话了。
不一会儿上面的时候,老板娘用小碟又盛了一点油辣椒,送到大哥桌上。
再后来,大哥就变成了小店的常客。有时候顺手抬个饮料箱、卸个货,或者帮忙点单,相处得极好。还带了好几个朋友来帮衬生意,为小店带来了不少客源。
这就是我们要吃的第二碗面——情面。
在老板层面,多给一碟小小的辣椒,成本不高,却将大事化了,生意更好。在大哥层面,承了这份情,便顺手帮了忙。后来再吃面,老板都会给他“独家定制”,料更多,吃得也更开心。
第三碗面,叫账面。
如果每天“坐吃山空”,一旦遇到事情,抗风险能力几乎为零。老话讲“手中有粮,心中不慌”。或许我们不能保证每天都光鲜亮丽,但至少账面要漂亮。
我有一个朋友,仗着年纪轻轻,钱包几乎月月光。谁知道意外失业,她慌了。生活、房租样样要花钱,还得还之前分期买包和手机欠的账款。好在终于熬过去了,前段时间我们约饭、聊天。她虽憔悴不少,但比之前稳重得多。
她说,这次是真准备“重新做人”了。赋闲在家,焦虑时收拾一番,发现竟然有那么多闲置物品,根本不需要再多买。未来自己也准备攒钱,以备不时之需。
在这个不确定的时代,我们要吃的第三碗面,叫账面。账面有钱,远比表面的精致要重要得多。即使是一荤一素,也能带来心态满足。
第四碗面,叫体面。
命中带“贬”的苏轼,年老时曾被贬海南。日子过得清苦,和当时被贬雷州的弟弟成了一对苦命人。
有一次,两人好不容易见面。走了许久,终于看见一个小面摊,便坐下准备吃面。
当时的海南是流放之地,百姓生活都苦,物资匮乏。这面条用的是陈面,不但没有面香,而且很是粗粝。
苏辙吃了几口,便难以下咽,只能缓缓放下筷子,叹气,不知是叹息仕途不顺,还是叹息这碗面,又或许两者都有。
而苏轼则是乐呵呵地将面连汤带水吃完。苏轼淡然一笑,说道:“面这么难吃,你又何必咀嚼它呢?”
意思是人生波折很多,有些苦难不必反复咀嚼,先填饱肚子是要紧事,细嚼苦恼,不如持平常心。
人生要吃的第四碗面,就是这样的体面。虽然清苦,却有乐观的胸襟;即使艰难,却不局促得可怜。这样的人,不论怎样的日子,都能过得有滋有味。因为看淡挫折,眼界放宽,所以走得更远。
第五碗面,叫见面。
最应该常联系、常见面的,不只是上司和朋友,还有真心爱护你的家人。
只要你约,他们一定会到。也不需要你刻意讨好,再简单的饭食,都有好味道。
许多人一生留给他人的时间很多,和父母却是实实在在的见一面少一面。父母在,尚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
和爱你的人常常见面,才是人生最应该“吃”的一碗面。
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人能够真正做到“面面俱到”。
只要能把这五碗面吃好,就已经很不得了——
会吃这五碗面的人,才能将人生过得更丰满,也不会在年岁渐老时,感慨岁月蹉跎,徒留遗憾。
温馨提示:文章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无忧岛网对观点赞同或支持。
版权声明:本文为转载文章,来源于 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