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好友

原创 网络  2017-11-21 09:59:53  阅读 1172 次 评论 0 条

作者:黄书亭    来源:《东方文化周刊》201016

  近年来,因为评选年度潮语,《新牛津美语大辞典》爆得大名。2006年的年度新词,与环保有关,是“carbon neutral”,意思是“碳中和”;2007年的年度新词,指称吃土菜的新习俗,乃是“locavore”;2008年的年度新词为“hypermiling”,指人们采取节油措施的种种行为;2009年的年度新词更加雷人,叫“unfriend”,意为“将某人从好友列表里删除”。由此可见,《新牛津美语大辞典》的潮词标准,是关注时事、与时俱进的。

  每次潮词出炉,总能调动视听界,爆冷暴热,叫好叫骂,很少人无动于衷。对于潮语新锐“unfriend”,舆论争议的焦点是其词性。循惯例,前辍“un”的词语,多为形容词,而“unfriend”却是动词,所以显得另类。若论“删除好友”,更贴切的用法,应该是“defriend”。有考据癖的人,到处寻找正反证据。英国《每日邮报》专栏作家克里斯托弗·豪斯翻查《牛津大辞典》,找到例句说,早在1659年,“unfriend”一词就出现在托马斯·弗勒的文章里,原文是:“我希望,先生,我们不会因为发生的这些分歧而结束朋友关系。”文中的“结束朋友关系”,用词就是“unfriend”。由《牛津大辞典》作后盾,争议便少多了。在言论自由已成公则的今日世界,人们习惯于姑妄听之。纵然说破天,只要不砸到自个儿头上,随它去。

  由于时间、精力的限制,绝大多数交往均为蜻蜓点水,连名字都记不住,更谈不上深刻印象。“不求天长地久,但求曾经拥有。”已经是很奢侈的往事了。“不求曾经拥有,但求可以使用。”话虽然直白,却更加贴切。曾经拥有,而不能天长地久,原因之一,或曰主要原因,是从好友名单中删除。虽然使用过,但并未拥有,也可能是懒得拥有。这表明,虽然曾经跻身好友之列,但时间极短,使用时是,使用完就不是。

  人生苦短,炼狱无边。真正与自家性命相关的人物,充其量百人而已。不可或缺者,不超过一位数。在人生不同阶段,出于种种机缘,会闯来诸多过客。在某个时间段,过客频频光顾,潮涨成为常客,潮落复为过客,过客现身的时段很短,虽转瞬即逝,却有印记,影响心情,关涉前程。越是短暂的过客,越可能在瞬间发出惊人的能量,划出绚丽的印痕。过客花花绿绿,花言巧语,充满迷惑,弄得人头晕脑胀。只有极少数过客,经得起汰选,汇入我们的生命历程,融为挚友和血肉。

  奔波、劳碌是人生的基本状态,为生计奔波,为晋职钻营,为事业奋斗,为荣誉而挣扎,为莫明其妙的事情操劳。或崇高,或卑微,或委琐。或褒或贬,或扬或抑,味觉都差不多。生活需要热闹,更需要安静,平淡的至味,涉世较深后才能咂摸得出。欲造平淡,须简化生活,减少社交,为心灵减负,该放手时放手,该遗忘的遗忘,不愿再来往的,就及时拜拜,从此解压。留在心底的美好记忆,胜过腻歪别扭的朝夕见面。

  有了“unfriend”的需求,必有“删除好友”的愿望,可能有所迟疑,但会有后续行动。曾几何时,网络崩溃,手机遗失,假“上帝之手”完成“删除好友”之功能,不亦乐乎!有“删除好友”之行动,不论是否自愿,能有《新牛津美语大辞典》送上门来的理论依据,应属美事,理当欢欣。秉此理念,再见故友,不必强辩,不必开脱,任其自然,反而坦然。


关注并使用“百度APP”访问无忧岛数码家电,各种价格便宜大牌精品数码产品等你发现~

本文地址:http://wydclub.com/post/691.html
版权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网络 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发表评论


表情

还没有留言,还不快点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