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在这个生活及饮食不规律的年代,要说人们患的最多的疾病,估计就是肠胃疾病了吧。
就如我们每天早上去排便,多数人排便的形状都是“不合格”的!
那么,什么样的便便,才是健康的呢?
健康的便便,是一天一到两次,或两天一次,且排便顺畅,没有恶臭,形状有点像香蕉,颜色也是黄色的,才算是正常现象。
那么,什么样的便便不正常呢?
排便时,出现这5个症状,要关注肠道健康
1、便血
肠胃不好的人,出现便血或者是黑便,一定要引起重时!便血是早期大肠癌最明显的警报信号!
排便时,血液粪便混合在一起,血液的颜色呈现出鲜红色,很可能是大肠癌的预警信号,要学会区分痔疮、肠息肉等症状。
2、有刺激性气味
若生活中没有吃过多的高蛋白食物,排便时,经常出现特殊的较臭气味,也是肠道系统出了问题!这多半是消化不良所致,要警惕肠道病变。
除此之外,经常口臭也可能是肠道疾病导致的,要注意区分。
3、腹泻、便秘
无论是腹泻还是便秘,都说明肠道受伤了,若经常出现其中某一情况,就要注意调节饮食。
除此之外,肠癌也会引发腹泻,最典型的表现是腹泻和便秘相互交替出现。这是因为当肠腔中的肿瘤长得很大的时候,它就会堵死肠腔里的管腔。因此就会产生排便不通畅的症状;但当肿瘤脱落的时候,则有可能表现为腹泻。
4、形状怪异
肠癌还会引起大便变形,可呈细杆形、扁带形或茶褐色的大便。
如果平时的便便很粗,突然间变成了铅笔一般细,也有可能是大肠癌出现了。肿瘤变大,就会影响便便排出,所以会变细。
5、腹痛
肠道患病时,肠子就会不舒服,会经常出现腹痛现象,若经常腹痛,就要注意了!
尤其是肠癌患者,肠道蠕动时就会蠕动不便发生痉挛,患者此时会有明显的腹部疼痛,尤其是大便的时候,疼痛会更加明显。
养肠,做好简单三点
一、吃对肠道有益的食物
1、玉兰根茶
玉兰根是偏苦的,其苦味物质可提高消化器官的活动能力。同时,玉兰根还有较丰富的低聚果糖,这种成分可以帮助改善体内菌群,排毒清肠、调节机体免疫系统,提高免疫力等。
经常饮用玉兰根茶水,具有维持肠道微生态平衡,增强免疫力,抑制肿瘤细胞生长,减少肠道内有害物质的产生与积累等多种生理功能。
除此之外,将玉兰根与蒲公英根按1:1的比例制成蒲公英玉兰根茶,对肠道更好!
蒲公英含有一定的膳食纤维,同时也是排毒消炎的佳品,既能帮助排肠毒,又能帮助对抗肠道炎症,起到杀菌作用。
2、香蕉
香蕉有助于恢复肠道功能,特别腹泻或醉酒之后。香蕉能恢复人体电解质和钾,其中富含的纤维素有助于消化。建议每天吃一根香蕉。
3、黑木耳
黑木耳是肠道减龄最出色的“钟点工”,其中所含有的植物胶质有很强的吸附能力,可以在短时间内吸附残留于肠道内的不健康物质,比如灰尘与杂质,并将其集中起来排出体外,起到清洁血液和“洗涤”肠道的作用。
二、做对肠道有益的事
1、避免久坐多运动
近年来得大肠癌的患者有着年轻化的趋势,并且城市中得大肠癌的人数多于农村。
很多人在办公桌前,一坐就是十多个小时,久坐缺乏运动,导致肠道蠕动减弱减慢,粪便中的有害成分在结肠内滞留并刺激肠黏膜。
运动对身体健康的好处是全面性的,不仅能改善肠道健康,对心肺功能、促进血液循环、锻炼肌力、增强骨骼硬度、消耗热量避免肥胖等都很有帮助。
对于肠道健康的运动有很多,如散步、跑步、打球等等。没事的时候对揉揉肚子,对肠道也很有帮助!
2、吃饭时要注意
让自己三餐规律,无论手头工作多么忙,都要按时吃饭;
吃饭时,要吃八分饱,不给肠胃增加负担,也可以预防肥胖;
睡前不要吃任何食物,最好喝一杯温水,更有助于肠道健康;
最后,要注意不要偏食,可以多尝试不同的食物,可以在早、中、晚三餐时换换口味。鱼、肉、蛋、蔬菜、水果齐全,一整天都可以吸收均衡营养,肠道才会更“高兴”。
3、要注意睡眠
睡眠也会影响肠道吗?
当然,熬夜的时候,若是不吃饭,就会导致肠道营养不足,若是吃饭了,肠道又得不到休息,就会导致肠胃功能紊乱。
并且熬夜、睡眠不足会导致机体抗病能力下降,让肠道更容易生病。
除此之外,长期熬夜的人,机体生物钟紊乱;且夜间灯光会破坏人体褪黑素形成,缺少它易让白血病、乳腺癌、前列腺癌等找上门。
建议,每天睡眠时间在6-8小时为宜,不要熬夜。
三、禁止伤害肠道
1、戒烟酒
长期过量饮酒,容易致使肠道遭受乙醇的劣性刺激,特别是乙醇含量较高的烈性酒,容易引起肠道慢性炎症,导致肠道疾病。
而香烟烟雾当中,含有多种激发细胞癌变的物质,因此肠胃不好的人要戒烟戒酒。
2、不要忍便
生活中,有些人的便秘,是“忍”出来了。
也就是说,当“便意”来临,会因为各种原因,经常憋便,也容易导致便秘。
所以,不要忍便。
3、不暴饮暴食
暴饮暴食及其伤害肠道,会导致肠胃消化不良引起肠胃疾病,急性肠胃炎是暴饮暴食经常出现的一种疾病,严重甚至导致肠癌!
喜欢无忧岛网?请直接搜索引擎——无忧岛网即可找到我们,并通过浏览器打开(不要使用微信浏览器)温馨提示:文章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无忧岛网对观点赞同或支持。
版权声明:本文为转载文章,来源于 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