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闻名
最近,英国各大主流媒体纷纷揪心于一件事:“婴儿萧条”。
英国国家统计局最新发布的报告显示,2020年英格兰和威尔士的生育率(每名女性生育的子女数)降至1.58, 比20世纪30年代经济大萧条时期还低。
面对一个日益“少子化”的未来,英国媒体普遍认为,这预示着一场国家性的人口和经濟危机——他们甚至为此造出了新的流行词:“婴儿短缺”(Baby Shortage)、“婴儿萧条”(Baby Bust)。
英国生育率的一个洼地,是伦敦市中心城区。伦敦最畅销的报纸之一《标准晚报》直接抛出了一个灵魂考问:为什么伦敦人不生孩子了?
《标准晚报》调查后,发现伦敦人不想生育的原因之一,在于房价过高——很多人感觉自己“爬不上房产的进阶之梯”。与此同时,伦敦人普遍感觉财务和工作的不安全感越来越强烈,伦敦的育儿成本又是全世界第二高,生养孩子实在力不从心。更糟糕的是,人们遇见合适人生伴侣的时间似乎也越推越晚。
对气候变化的担心则是影响年轻人生育意愿的重要因素。近期的一份调查显示,16~25岁的“Z世代”年轻受访者中,有高达40%的人因为气候危机出现生育犹豫。
《卫报》评论员波莉·汤因比直言不讳地指出,生育率下降折射出英国社会深层次的危机。
“生育率下降的原因令人沮丧:生活艰困、安全感匮乏、焦虑深重。它充分体现了,在这个社会里,抚养孩子对女性来说是多么沉重的负担。与此同时,社会在飞速变老,国家前途充满问号,日益萎缩的劳动纳税人口要为老一代的养老金和护理费埋单,无暇顾及年青一代的需求。”汤因比说。
一个少子、老龄化的社会,也是创新力走下坡路、社会心态日趋保守的社会。“一个头重脚轻的社会,将出产心态保守和恐惧的选民——我们其实已经处在这样的境地了,未来还将进一步恶化。”她警告说。
吊诡的是,尽管智库、媒体和有识之士几乎都认为,低生育率将对国家和经济未来产生严重负面影响,但政府是否应该出手干预,是一件存在争议的事。
智库“社会市场基金会”直接指出, “婴儿短缺”将带来长期的经济停滞。
他们建议英国政府决策者考虑实行“自由的鼓励生育政策”,对有意愿生育的人给予更多的支持,比如发放新生儿补贴、提升产假福利、儿童照管费用减免等。与此同时,学习苏格兰,成立“人口问题领导小组”,要求政府官员在制定每一项政策时,都审查其对生育率产生的影响。
但“社会市场基金会”报告的执笔者坦言,政府干预低生育率在英国是个敏感议题,因为仍有相当一部分人认为低生育率将有助于缓解气候变化带来的资源枯竭问题,也是对女性自由意志的尊重,是社会进步的表现。
“‘婴儿萧条’并非解决气候危机的答案。说到底,一个国家能否生存,取决于是否有足够的人愿意做该做的事——尤其是在他们年轻的时候。”波莉·汤因比写道。
温馨提示:文章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无忧岛网对观点赞同或支持。
版权声明:本文为转载文章,来源于 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