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 琦
或许是因为小说的初稿是雷·布拉德伯里在大学图书馆地下打字间的按时计费打字机上,用9天时间写完的,《华氏451》的故事进度快得令人猝不及防。接近尾声时,小说终于进入最有诗意的部分:在书籍全部被烧毁的城市边缘,逃亡中的蒙塔格遇到这样一群人——外表是流浪汉,内在是图书馆。他们依靠最原始的人脑记忆背诵下那些伟大的书,以期在将来的某一个时刻再次将它们付梓出版。
小说最后写道,“待我们抵达城市”,沉重的现实与乐观的期待萦绕在这座“流动图书馆”周围,他们或许能够回到文明中心,成为文明重生的引信。
图书馆属于世界上最难幸存的那类场所。除了和其他建筑物一样容易毁于各种自然、人为灾害外,作为“书的容器”,图书馆内的书会受到包括灰尘、潮气、霉变、虫害、偷盗、火灾在内的各种威胁。和《华氏451》中发生的故事一样,古往今来,图书馆最大的敌人是火——偶尔天灾,人祸居多。
历史上最著名的“传说中”的图书馆,恐怕要数希腊化时代的亚历山大图书馆了。由于托勒密王朝对藏书有着极端追求——托勒密三世曾经从雅典档案馆借出手稿原本,再将仿造的副本归还原主——他们建成了当时世界上藏书最多、文种最全的图书馆。然而,这座传奇图书馆毁于火灾,如今人们只能在文字记录之中寻找它的蛛丝马迹。
近年来最严重的图书馆火灾,应该是2015年莫斯科社会科学信息研究所的大火(损毁了15%的馆藏)。因这座图书馆是俄罗斯文化科学的文献心脏,俄罗斯科学院院长称这次火灾为“科学界的切尔诺贝利事件”。
火灾是图书馆挥之不去的梦魇。于是,防火便成为重中之重。首先来说说图书馆史上最为神奇的一个案例。
故事要从一个叫作奥斯丁·亨利·莱亚德的英国年轻人说起。1839年,原本打算去锡兰(今斯里兰卡)任殖民地官员的莱亚德,在东方之旅的途中,经过底格里斯河畔的尼姆鲁德遗址时,被摩苏尔附近的库云吉克大土丘摄住了魂儿。1845年,当他终于开始进行“亚述探险”时,遇见了另一个年轻人——亚述后裔霍姆兹德·拉萨姆。29岁的莱亚德和19岁的拉萨姆,这两个对古代世界充满神往与想象的考古者,携手展开了一场永垂史册的发掘之旅。
1853年12月,一个巨大的土堤坍塌了。月光下,拉萨姆看到地上散落着传奇的亚述巴尼拔图书馆收藏的泥板残片。
亚述巴尼拔图书馆虽然不是最早的图书馆,但它称得上第一座试图收集世界上一切知识的图书馆(比亚历山大图书馆早400年)。亚述帝国最后一代国王亚述巴尼拔,和先辈一样穷兵黩武,但他对文化有着狂热的爱好。他热爱收集文献、收藏泥板,还派抄写员到帝国各个地区收集和抄写文献,并将它们收藏在他建立的图书馆中。
这座图书馆的神奇之处在于:它是一座火烧不尽的图书馆。公元前3200年左右的某一天,美索不达米亚地区的某个人,用芦苇秆在随手可得的泥巴上刻下一些符号,潮湿的泥巴在烈日下很快被烤干,符号被永远印在了上面,那就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字——楔形文字。亚述巴尼拔图书馆里幸存下来的“书”,正是这种刻满楔形文字的泥板。泥板怕水但不怕火,且越经火烧越坚硬。第一个在泥巴上刻符号的人,一定没有想到,他信手拈来的书写材料,竟能抵抗大火的侵扰,成为书籍存储史上的奇迹。
接下来要说的第二个经典案例,充分展示了“防火意识”在图书馆火灾防范上的重要地位。
明嘉靖四十年(1561年),兵部右侍郎范钦退休返乡,决定建造一座私家藏书楼——天一阁,以存储他多年来收集的7万余卷图书。从建造之初一直到今天,天一阁从未发生过火灾。
零火灾记录要归功于建造者范钦极致的防火意识。
首先,“天一阁”这个名字取自郑玄《易经注》中的“天一生水”,体现了建造者将“防火”置于最优先位置的考虑。其次,在具体营造上,建造者为防火进行了多项创新设计:生活区与藏书楼分开,保持一定防火距离,并对分隔墙的门做了错开设计;在藏书楼内及周边设置足够多的安全出口;楼前凿“天一池”,池水终年不涸以备灭火之用。再次,也是最重要的,范钦制订了非常严格的“防火守则”,包括:禁止烟火入阁、烟酒切忌登楼——避免疏忽导致的火灾;不得无故入阁、外姓人不得入阁、女性不得入阁——疏忽的根源还是人,越少人进去越安全。
规则是苛刻、不近人情的,甚至带有封建色彩,传说嘉庆年间宁波知府的内侄女钱绣芸,因仰慕天一阁藏书而嫁给范钦后人,婚后方知族规禁止女性入阁,绣芸竟郁郁而终。
还有一个防火案例很有趣,源于一个颇为惊悚的传说,讲的是耶鲁大学的贝内克图书馆(全称“贝内克珍本与手稿图书馆”)。这栋外表极具特点的图书馆由第10届普利兹克建筑奖得主戈登·邦夏设计,落成于1963年。
在耶鲁大学校园里流传着一个说法:该图书馆的灭火系统在发生火灾时会将馆内空气全部排出,因此会导致里面的工作人员窒息而死。
贝内克图书馆藏有50万册珍本和数以百万计的手稿,其中包括古登堡于1454年印制的《圣经》(西方第一本以活字印刷术出产成印刷品的书)和伏尼契手稿(成书于15世纪初,至今无法破译的世界上最神秘的书之一)。
为了完成艰巨的防火使命,该图书馆在防火新技术的运用上领先于世——当然,副产品就是上述误解。实际上,贝内克图书馆的确采用了气体灭火系统,但适用范围仅在馆内存储了更高价值图书的特定区域,这个区域只有图书馆管理员可以进入。
当火灾探测器被触发时,和普通建筑物使用水灭火不同(会损坏书),气体灭火系统会立刻向该区域释放大量包含哈龙1301和其他惰性气体的气体灭火剂,从而置换出氧气以阻燃。“它们确实降低了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但不足以杀死任何图书馆管理员。”贝内克图书馆访问服务主管史蒂文·琼斯辟谣说。
(风入松摘自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特洛伊的暮光》一书,本刊节选,毕力格图)
温馨提示:文章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无忧岛网对观点赞同或支持。
版权声明:本文为转载文章,来源于 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