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大伯爱喝白的,痛快,爽嘴,平均一天要喝两斤以上,家里人说了还不爱听,反驳道:‘没听过喝酒喝死的!我就好这一口,喝了有劲儿,又花不了几个钱,你们别管我!”虽然李大伯爱喝酒,但是性子执拗,而且也不会撒酒疯、酗酒啥的,长时间了,家人也只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然而从去年开始,李大伯老觉得食不下咽,吃东西“卡”,喉咙里没东西也会有梗噎感,喝粥也觉得吞咽费劲,有时还犯恶心。到医院一查,竟然是食管癌!老伴儿又气又心疼:“叫你别喝你还喝!这下怕了吧?”
大众对于酒的认识,普遍认为大饮伤身,小饮怡情,只要不酗酒,少喝点非但没事,对身体还有好处哩。那么,事实果真如此吗?
喝酒对身体的伤害是不可逆的
普通民众经常听到的一个说法是,适量饮酒能够软化血管舒经活血。而且,还总是举出许多身边的例子,如哪位80岁老人天天喝自家酿的黄酒,身体反而更健康,亦或者有人坚持每天喝一杯白酒,可以预防癌症疾病等等。
但同样,反面的例子也比比皆是。比如有些生意人天天有应酬,四十出头的年纪肝癌便找上了门。
截然不同的两种情况,是什么原因呢?首先在庞大的饮酒群体中,经常喝酒身体又健康的老年人这个基数很小,多数经常喝酒的人随着年龄的增长,都会闹出一身的疾病,甚至有很多都是癌症。
其次,自酿的黄酒相比工业产酒,酒精含量很低,与其说是酒,其实更像糖水,危害程度相对较低。所以说抛开基数说喝酒健康的,那就是耍流氓。
何况根据权威医学的调查研究,任何饮酒对身体都有危害。早在1987年,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就把酒精归为致癌物了。研究发现,40.9%的口腔/咽癌、23.2%的喉癌、21.6%的肝癌、21%的食管癌、12.8%的结直肠癌,都跟饮酒密不可分。
白酒味虽好,却更伤身
白酒可以算作中国“酒文化”的载体,很多百姓爱喝白酒,甚至对白酒有研究,会自酿自造。中国人喜爱白酒,白居易有言“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古人认为冬夜里一杯温酒,可以祛寒暖身。但现代医学却认为,喝酒暖身只是一种错觉,刚喝酒时可能会热,但随着毛细血管扩张,散热加剧,会越来越冷。
其实,白酒由于酒精浓度高、烈性大,对身体的危害性更大。由于肝脏是代谢酒精的重要器官,长期饮用高度的白酒,肝脏不堪重负,酒精肝、肝硬化统统都会找上门。而常见的肝脏类疾病,极有可能会演化为癌症。
喝酒时除了产生二氧化碳和水,一些乙醛还会进入血液循环系统,对染色体、DNA造成影响,而这些都会加大细胞异化和癌变的风险。
适量饮酒只是降低伤害而不会杜绝伤害
有人要反驳了,那我少喝点不就行了。那么喝酒的量该怎么衡量呢?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的建议:成年男性饮酒的酒精量不超过25克/天,相当于38度的白酒约75毫升,或52度的白酒约50毫升;女性不超过15克/天,相当于38度的白酒约50毫升,或52度的白酒约37毫升。
每天按这个量喝,真的对身体没有危害吗?答案是否定的。
《柳叶刀》杂志2019年刊登的一项研究表明,即便是轻度饮酒也会导致血压增高以及中风风险上升,不存在“适度饮酒有益健康”的说法,而这项研究结论是在对50万中国人追踪10年后得出的。
研究显示,仅2016年,全球就约有280万人因饮酒死亡。对于15-49岁之间的人群来说,饮酒是全球范围内该年龄段人群的头号杀手。
这意味即使按最低的量喝酒,危害性还是存在,只是相对于酗酒而言,它的危害性降低了一些而已。
所以啊,那些控制不住想喝两口的人,在喝之前就得想好,用酒换取身体健康,到底值不值得。
如何把饮酒伤害降到最低?
让那些爱酒的人完全戒掉,确实难以做到。因此控制饮用量,就是相对可行的办法了。在国家建议的饮用量上,如果你自己能再减少一些,那再好不过。
除此之外,在喝酒的方式上也要改变。有的人喜欢空腹饮酒,有的人干脆只喝酒不吃食物,这都是错误的做法,对身体的刺激性很大。而在每次喝酒之前,先吃一点饭或菜,能够相对减轻酒精对胃粘膜的刺激。
最后,逐渐用红酒、黄酒、啤酒取代白酒。相关的动物实验研究表明,酒类对肝脏的损害严重程度为白酒>啤酒>黄酒>红葡萄酒,白酒的刺激性和危害性是不言而喻的,用其他酒类取代,能够尽量把危害降低。
但是,我们要明白,无论采取什么样的措施,这些都只是权宜之计,酒的危害不会根本性消除。所以,在饮酒危害健康这个问题上,最好是不喝。
参考资料:
[1]《国际顶级杂志发表论文:饮酒、吸烟会增加食管癌风险!》 健康时报网 2019年1月11日
[2]《美国癌症学会发表防癌建议:控烟限酒控体重》 健康时报网 2018年11月28日
[3]《颠覆认知!50万中国人10年追踪数据公布:适度喝酒也对健康有害》 健康时报网 2019年4月10日
温馨提示:文章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无忧岛网对观点赞同或支持。
版权声明:本文为转载文章,来源于 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