咳嗽了,妈妈说:“多喝水。”
肚子疼,朋友说:“多喝水。”
感冒了,医生说:“多喝水。”
每个人成长的过程中都免不了一句话的陪伴“多喝水”,水好像成了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喝水虽好,但喝的太多,却可能对你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
东莞的林萍(化名),为了做进行2癌(乳腺癌、宫颈癌)筛查,医生告知她要喝点水憋点尿再做B超,这样结果会更准确。于是,林萍为了憋尿,直接一口气灌下去4000ml水,就这样顺利的做了检查。
但回家后,林萍却发现不太对劲,她感到头晕,还有点犯恶心,意识也逐渐变的不清晰,家人见状吓坏了,赶忙送去医院,经血液常规检查发现,林萍电解质紊乱,后又经过颅脑CT检查发现脑部组织存在轻度水肿,最终诊断为“水中毒”(低钠血症)。
无独有偶,51岁的林阿姨,为了通肠道,促进排便,隔10分钟就喝100ml水,结果目的没达到不是,反而出现了恶心、呕吐、乏力,被家人及时送医救治,被诊断为“水中毒”。
大一的新生林耿(化名),与宿友进行了激烈的篮球赛后,一口气灌了3瓶矿泉水,喝完后脸色发病、恶心,被宿友紧急送医,也被诊断为“水中毒”。
一、喝水也会中毒?这是真的!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消化内科副主任医师彭涛表示:水中毒,其实很好理解,就是短时间内大量喝水(尤其是1次性饮水量>4000ml),当水摄入量大于排出量,便会导致水分在体内潴留,使血浆渗透压下降、循环血量增多,出现头昏眼花、虚弱无力、痉挛、意识障碍等症状,便称之为水中毒。
而根据发病时间(是否在48h以内),可分为急性水中毒和慢性水中毒2类,前者较少见,主要因肾功能不全等原因加喝了太多水导致水在体内急性蓄积引起;后者更为多见,尤其高发于一些心肺脑神疾病患者,因肾功能下降,对水的调节能力下降,此时水喝多了,很容易出现蓄积引起水中毒。
所以,喝水一定要注意适量两个字,喝多了,反而可能对健康产生不利的影响。
二、正常应该喝多少水?
年龄不同,对水量的需求也是不一样的,根据《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建议:
.年龄<6个月,不需要补水。
.年龄6个月-1岁,建议水摄入量为:900ml/天(包括奶、食物、水)
.年龄2-3岁,除了日常三餐外,建议额外补充水分600-700ml;
.年龄4-10岁期间,补水量一般在800-1000ml左右,大家酌情补充。
.成年人,除了日常三餐外,男性补水量为1700ml/天,女性1500ml,如果进行剧烈运动或高温下作业,可适量增加。
总之,对于每个人应该喝多少水,没有标准的答案,大家可参考上面酌情增加或减少,不用畏手畏脚。
三、水没喝够,当心4种疾病找上门
摄入足够的水,是保持身体健康的重要措施之一,如果没喝够,多种健康问题可找上门。
便秘:水如果喝的不够,大肠就会大量吸收食物里的水分,进而导致大便干燥,排泄不畅,出现便秘。
结石:肾脏的主要工作之一就是负责代谢,而代谢时需要水的“配合”,主要通过代谢身体中的水分来排出毒素,而如果水喝少了,排尿也会减少,体内的废弃物不能随尿液及时排出,时间久了,容易形成结石。
痛风:水摄入不足,可使排尿减少,影响尿酸排泄,而体内尿酸过高,可能会提升痛风的发病风险。
血栓:水喝的不够,血液会变的比较粘稠,血液的循环也会变慢,血液中的“垃圾”更易堆积,容易引发脑血栓、心肌梗死等疾病。
四、喝水做好这4点,防病又健康
喝水,其实也有讲究,学会正确喝水,防病又健康。
1.喝水35℃~40℃最适宜
喝水时,水温35℃~40℃最佳。温度过高,尤其是超过65℃,可刺激食道粘膜,长期如此进而可能诱发食管癌;温度低的凉水,可能会刺激毛细血管收缩,容易出现肠胃不适,甚至腹泻。
2.别等感觉口渴了才喝水
有的人常常是感到口渴了才想起来喝水。但长期如此,可能给疾病埋下隐患,当水分丢失达到2%~4%时,除了口渴, 尿液也会发黄,工作和认知能力也会受到影响;如果觉得极度口渴、口舌干裂、声音嘶哑等,说明身体已经脱水的比较严重了,一旦超体重的20%时,还会危及生命。
3.吃饭时喝水要适量
吃饭前喝水要注意控制量和时间,最好饭前30分钟,不仅能缓解饥饿感,还能帮助我们控制食欲。喝水量建议在100~200mL左右。
4.吃这些药要少喝水
胃黏膜保护药:服药后30分钟内别喝水,不然水分会稀释覆盖在黏膜表面的药物,影响药效。
止咳药:服药后10分钟内别喝水,不然水分会降低黏附在咽喉部的浓度,使止咳效果大打折扣。
口含片:含服后30分钟内别喝水,以免冲淡药液,降低药效。
多喝水,对健康有好处,但要注意掌握正确的方法,切记不能短时间内大量饮水,尤其是一次猛灌超4000ml的水,以免引起水中毒。
参考资料:
[1]《喝水太多有水中毒风险》.健康时报.2020-09-14
[2]《水没喝对,当心4种疾病找上门!》.新华社 .2018-06-06
[3]《吃这些药少喝水》.健康时报.2019-11-19
温馨提示:文章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无忧岛网对观点赞同或支持。
版权声明:本文为转载文章,来源于 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