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霜帝国在西元30年左右,建立了王朝(AD30-375),统一整个大月氏部族,把首都设在现巴基斯坦的白沙瓦,至迦腻色伽开启了佛教盛世。在早於贵霜数百年前的马其顿帝国,透过亚历山大的东征已把古希腊文明传播至印度次大陆,并在贵霜的白沙瓦与印度佛教结合,并产生了一种具有希腊式风格特徵的犍陀罗风格。而至西元四世纪起,透过僧人与工匠等将佛教文化从白沙瓦中心传入东方,东晋时期的高僧法显,龟兹国的高僧鳩摩罗什,即是当代最着名的人物。佛教藉由中亚进入新疆,北道进入龟兹库车等地,南道则进入和田,而开凿於东汉末年的新疆拜县克孜尔石窟,即开始有大量犍陀罗图像,随后进入河西走廊的敦煌,也就出现了275窟的犍陀罗风格的交脚弥勒菩萨像。
曇曜五窟
北魏太武帝拓跋燾刚开始继位,依旧崇尚佛教,但由於佛教势力发展过快,首先在军事扩张上,兵力不足。另外佛教的组织又威胁了皇权势力,因此在438年时,听从宰相崔浩的建议,展开灭佛行动,许多沙门的僧人都还俗,有一位名叫曇曜,躲入深山继续修行。在14年后(452年)北魏文成帝拓跋濬继位,他宣告佛教可驱除邪恶明辨真理,并拜曇曜为师,成为国师,请他出山进行复法,担任佛教最高首领职务。但他深知,佛教的一切都在统治者的掌握中,寺院与经卷的焚毁都是在一夕之间而已,心裡一直在想什么才能持久弘法佛教呢?因此在460年,曇曜建议皇帝,在平成大规模的开凿洞窟,结合了中国自秦汉以来的工匠艺术,将汉化后的鲜卑人与犍陀罗风格给融合。首先开了第十六到二十窟,分别代表北魏建国初期的五位皇帝来塑造,分别代表了文成帝拓跋濬,景穆帝拓跋晃,太武帝拓跋燾,明元帝拓跋嗣,道武帝拓跋珪,这便是曇曜五窟。
网路取得
第十六窟是尊施无畏印的佛立像,其头髮部分刻有波状,有着犍陀罗风格,耳朵宽大,脸部圆润,衣服线条明显,特别是在袈裟部分,双肩搭下来后在胸口打结,类似领带的模样。其下半部有可能尚未完工。
第十七窟为高15.6米的弥勒菩萨像,继敦煌的275窟后,最大的犍陀罗风格交脚菩萨,这是犍陀罗进入中原后,最具代表的佛像,可以看出工匠想将巴米扬大佛与犍陀罗风格结合,随后在云冈有大量的交脚菩萨像问世,成为佛教东渐以来,犍陀罗艺术的巔峰。
第十八窟是尊立佛像,除了一门进入外,还在上方开了明窗,此佛像有着笈多式风格,象徵的是太武帝拓跋燾,在他所被覆的千佛袈裟上,小佛像带着不同的表情,或许象徵着当年太武帝灭沙门时,那些万千受害者的样貌。而那些受害者也随着太武帝一起携手往生极乐。另外在佛像旁有尊观音雕像,上方各有五位雕像,应为释迦牟尼的十位弟子。另外此观音是为女相,在北魏与唐代以前的观音都是上身裸露的男相,从何时变为女相呢?据说与北魏时期的冯太后有关,她是文成帝拓跋濬的皇后,因此在修建曇曜五窟时,便把自身的样貌刻入云冈石窟中,来显示皇权,让世世代代的后人膜拜。因此产生了女相的观音,而到了五代之后,因为中原战事频繁,似乎女相更能抚慰芸芸众生,因此再宋代后都是以女相出现。
想买高性价比的数码产品?使用百度APP 搜索 无忧岛数码家电 关注本站官方百家号温馨提示:文章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无忧岛网对观点赞同或支持。
版权声明:本文为转载文章,来源于 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