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茶致癌,腌菜致癌,发霉食物致癌……每一条新闻,只要与“癌”挂钩,必然能引起广泛关注,与此同时,与癌症有关的新闻也会让人们神经紧绷。
但其实,关于致癌因素,世界癌症研究所早就有一些可信度极高的结论。
最新版《饮食、营养、身体活动与癌症预防全球报告》 是基于5100万人得出的数据,《报告》中总结出17种癌症的危险因素。
小艾在此基础上,提炼出与你息息相关的6个因素。
1.爱喝烫茶
中国人吃饭、喝汤都爱“趁热”吃,喝水也讲究要喝热水,但这可能不是好习惯。
世卫组织下属的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已将高于65摄氏度的饮料归类为可能的致癌物质。从理论上讲,喝太烫的水会破坏食道的内壁,使细胞不断再生。在此过程中,发生错误的可能性更大,并将正常细胞转变为癌细胞。
因为热饮主要作用于食管粘膜,所以爱喝热茶被认为食管癌的高风险因素。
2.超重肥胖
刊登在《柳叶刀》上的一项研究对524万名英国人进行了平均7.5年的随访之后发现:当BMI在正常的基础上每增加5时,就会增加63%的子宫癌的发病风险,31%的胆囊癌发病风险,25%的肾癌发病风险,10%的宫颈癌发病风险,以及9%的甲状腺癌和白血病发病风险。
过高的BMI值与肝癌、卵巢癌、肠癌、绝经后乳腺癌都有密切关系。
3.吸烟喝酒
远离烟酒,是许多防癌指南都会提及的一条建议。
在烟草烟雾中的250种已知的有害化学物质中,至少有69种会引起癌症。在美国,抽烟和接触烟草烟雾每年导致约480000人过早死亡。在这些过早死亡中,约36%来自癌症,39%来自心脏病和中风,而24%来自肺病。而且,吸烟者的死亡率大约比从不吸烟的人高出三倍。
至于长期酗酒,容易导致肝硬化,并诱发肝癌。酒精对消化道粘膜的刺激也容易增加喉癌、胃癌、食管癌、结直肠癌等风险。还有一些研究认为酒精对乳腺癌、肺癌、胰腺癌和皮肤癌也有诱导作用。
4.经常熬夜
2007年,国际癌症研究机构把“熬夜倒班”归类为2A级致癌因素,与红肉、滚烫饮品同级。
熬夜与晚睡并不直接对等。决定熬夜与否的两个因素,一是生物钟,二是睡眠量,简单地讲就是睡眠时间段不规律或睡眠时间不够才算熬夜。
假设你每天都凌晨3点睡,也都睡到中午11点才起床,每天睡眠时间段规律,睡眠量也都保证有8个小时,严格来讲并不算熬夜,只能算是“睡眠时相推迟”。
所以,类似于医生护士轮值夜班,或空姐倒时差之类的作息模式,绝对是典型的熬夜行为。而恰恰有两个大规模研究发现,护士与空姐这两个群体患乳腺癌的概率都比普通人更高。
不只是乳腺癌,更多研究发现熬夜与肺癌、结直肠癌、前列腺癌、胰腺癌、肝癌、白血病、淋巴瘤、卵巢癌等几乎所有类型癌症的发病风险都有所关联,同时熬夜还会让已有的癌症恶性程度加剧。
5.久坐少动
久坐少动对身体有很大的伤害,只是它的伤害不会马上显现出来。久坐少动不仅会使血液黏稠,动脉硬化,影响心血管健康,伤害颈椎和腰椎,也会增加肠道癌症风险。
很多研究都指出,久坐的人患结肠癌的风险明显高于经常运动和体力劳动者。因为长期久坐会使得肠道蠕动变慢,从而使得粪便中的致癌物在结肠内滞留,增加了其刺激肠道粘膜的时间。
另外,久坐的人,腹腔、盆腔、腰骶部血液循环不畅,也会导致肠道免疫屏障功能下降。所有这些风险因素都会增加结肠癌的风险。
6.无肉不欢
世卫组织属下的国际癌症研究机构把红肉列入2A类致癌物清单中。
最近几年不少研究都证明,红肉和胃癌、结直肠癌、乳腺癌、前列腺癌等的发病风险有正相关关系。
其中,红肉与结直肠癌风险之间的关系有了一些动物实验证据。红肉富含饱和脂肪酸,而饱和脂肪酸会抑制胰岛素分泌,并刺激胆汁酸进入十二指肠,再经过一系列复杂反应后生成脱氧胆酸和石胆酸。这些脱氧胆酸和石胆酸在动物实验中都能促进结直肠癌致癌物的形成。
此外,摄入过多肉类,容易增加肥胖风险,从而也容易增加癌症风险。如果用烟熏、卤制等方法加工肉类,可以增加其中所含的致癌物,大量摄入会增加胃癌、肝癌、肠癌等风险。
虽然我们无法把癌症风险降到零,但是如果能避开上述的风险因素,癌症的风险便会大大降低,而且我们的身体也会更加健康。
参考资料:
1. Arnold et al. Global burden of cancer attributable to high body-mass index in 2012: a population-based study. The Lancet Oncology.2014;16(1):36-46
2. 《5种饮食习惯决定你活多久!再这样吃你就危险了》.生命时报.2017年3月24日
3. 《吸烟的人,究竟多大概率会得肺癌,多少会死于吸烟?》.澎湃新闻.2018年5月31日
4. 窦颖.《熬夜致癌,并不是危言耸听》.中华养生保健,2018年第4期
5. 《世界卫生组织:红肉是致癌物!以前吃的肉都成毒药了?》.科普中国.2018年12月29日
温馨提示:文章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无忧岛网对观点赞同或支持。
版权声明:本文为转载文章,来源于 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发表评论